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关于“相信孩子

一位在我这里做长期教育咨询的妈妈,提到了她的一个困惑:“我看到一本有名的育儿书上写着:要相信孩子,孩子自然就会做得好了。但是我怎么觉得不是这样呢?我尝试过相信孩子,不管孩子,结果孩子更加不知节制地看电视、玩游戏呢?但是我如果不相信孩子,去严格地管孩子,孩子又逆反,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另外一位咨询的妈妈也说:“我看了书,说要相信孩子,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所以寒假就彻底不管孩子,结果孩子就真的一个寒假都疯狂地玩儿,整天不学习,最后才草草完成了作业。”有的妈妈说:“孩子说谎,我们尝试去信任他,但是怎么孩子还是说谎?”         我们到底该不该相信孩子?应该如何相信?这是很多家长困惑的问题。
一、说谎与信任
     有的孩子经常说谎(不是开玩笑、逗人玩的那种,也不是偶尔为之),妈妈很头疼。严厉训斥,孩子不改;相信孩子,孩子还是不改,真是无计可施。后来才搞清楚,原来是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肯定过少,结果孩子为了逃避批评、打骂而不得已说谎;或者为了换取父母的表扬、肯定而虚构了不存在的好事。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方式其实就是孩子说谎的根源。根源不改变,只是相信,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没有上述问题,小孩子一般是说真话的。所以,在小孩子说的与你的判断不一致的时候,还是应该选择相信孩子。一位妈妈说了一件事:儿子与小朋友发生了争执,小朋友的妈妈说是儿子的过错,但是儿子坚持是小朋友先挑起的事端。妈妈没有相信儿子,批评了他。后来旁观的人说:确实是小朋友挑的事儿的,只是小朋友的妈妈也没有看到这一幕。
       不信任孩子,如果是冤枉了,对孩子伤害较大,所以宁肯偶尔可能被骗,也不要选择不相信孩子;如果发现孩子确实是经常说谎,就要去找到孩子说谎的原因——其中重要的是父母自身的原因。
2、相信孩子的效应
[size=+0]    心理学规律中有一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有一次,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个学校里做完调查后,划了一部分名单告诉班主任,这些学生很有发展潜力,但要求班主任不要告诉学生。一个学期后发现这些学生进步很快。其实这些学生都是随便划出的,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又叫期望效应。它告诉我们,真诚的期待和不懈的努力,终会结出预期的果实。平时,班主任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寄予厚望,使这种真诚的期待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它揭示了教育过程中这样一种心理现象:实验者向教师提供某类学生有极好发展潜力的假信息,引发教师对这类学生产生期望,从而对他们表现出特别的关照、注意;学生体察到教师对自己的这种期望,受到激励,因而更加勤奋努力地学习,结果,智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这一效应对家庭教育同样适用。所以,对孩子的信任,是会在多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的。
    另外,对孩子的信任,是保持对孩子的影响力的一道途径孩子知道你信任他,所以,会考虑到不应该辜负信任。如果父母总是不信任孩子,孩子就没什么可顾虑的了。咨询过一位上高中的问题男孩的妈妈,我建议妈妈多去相信孩子,即使孩子可能是在骗妈妈。因为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在妈妈眼里还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这是对他无形中的一种约束。
3、有时,只是信任孩子是不够的
     借用一个数学术语:“相信孩子”是促成孩子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简单说来,"相信孩子"对孩子的良好发展一定有积极作用,但是有时,只是信任孩子是不够的,并不能保证孩子达成预想的改变。
    其实道理并不复杂。很多事情的改变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或者是孩子个人力所不能及的。此时只是相信孩子,没有任何的辅助,可能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简单说来,相信孩子对孩子会有推动作用,但是效果也不能夸大。1)、相信也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比如,目前一年级下学期就要写作文,而且要求不低,这对大多数孩子而言,是超出其能力的。此时,妈妈只是简单地鼓励孩子:我相信你,你自己一定能行的。那孩子可能真晕了:相信并不能解决孩子很多字不会写,也不会写作文的问题。这种相信,类似于义和团相信自己刀枪不入——都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有时孩子的领悟能力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即使老师讲了她也不能完全理解,此时只是相信孩子能学好也是不行的。比如我女儿学习英语,老师讲了自然拼音法的单词记忆方法,但是孩子不理解,此时去相信孩子也是白搭,后来我反复给女儿讲解,她才掌握,对她单词记忆促进很大。
    孩子的自制能力、自我约束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完全放手的话,可能大多数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玩耍的时间是会超出预期的。即使****也是如此,如果是我们喜欢的连续剧,看上瘾了,也可能会忍不住一集一集地看下去(电视剧本来就是这样设计的,让你欲罢不能)。这算是一个心理规律吧,所以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自制,特别是还小的时候就能自制,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算是违背规律吧。所以,我的“规矩”制定和执行都有弹性
    简单来说:相信虽然有促进作用,但是不要超出孩子能力,防止违背规律。
(2)相信孩子,也要实事求是
    那天一位青岛妈妈来咨询报考高中的问题,孩子的班主任说:相信孩子考上青岛最好的二中肯定没问题。妈妈说:其实孩子的成绩考上二中的把握并不大,何况考试本来就有偶然性,怎么能肯定考上呢。老师这样说可能是出于激励的目的。但是这种基础不牢固、不实事求是的相信,会对孩子也造成了压力,填报志愿可能也不理性。
(3)信任孩子还要看具体的情况、条件
     在八十年代时,很多家长的观念是学习是学校的事情,不大管孩子。结果有的孩子学习不错,有的孩子学习很差,或者问题也很多。一位妈妈也给我讲了她家的例子,父母当年对他们姐弟二人学习都是不管的,她学习就很自觉,而弟弟就整天玩儿,学习很差。
      所以,信任孩子自己能行还要看具体情况、具体的条件。尹老师的孩子圆圆就应该充分信任;而上述这位弟弟就应该适当督促。(其实尹老师提倡的是“适当地管”,“不管”是针对管得太多的妈妈说的)。孩子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上学时就具备了能力,学习的兴趣、习惯培养得比较容易,放手相信孩子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基础一般,运气不好,孩子兴趣、习惯没有培养起来,再加上学习超出能力、老师严厉等各种环境因素,此时指望孩子能自我修复,那就是在碰运气了。特别是上了初中,如果基础一般,在和孩子建立信任关系之后,加强对孩子的辅导就比较重要了。
    有的事情可以信任,比如孩子作业完成,一般来说,他是不敢不完成的;但是如果孩子开始写作业是磨蹭、不专心的,那很可能有一些具体的原因、困难,此时不去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困难,只是信任孩子,放手不管,结果就可能会失败。 参考孩子写作业磨蹭、不专心怎么办? 在习惯形成的初期,只有信任往往是不够的,需要家长的辅助。习惯基本形成,就可以多多信任了。
     在平常考试之前,有的妈妈会说,我相信你能考好。对于不自信、惴惴不安的孩子来说,这种信任是有益的,可能会受到鼓舞。但是如果孩子本来没什么负担,心理状态还可以,这种相信就会给孩子造成无谓的压力,不如告诉孩子顺其自然的好。
   

4、建立信任关系,孩子容易展现善良可爱的潜质
       一位在我这里长期咨询的妈妈告诉我:“我按照您的指导,首先去和孩子建立信任关系,不去逼迫他,结果孩子就不再像以前那样逆反,现在就真的很善良可爱。看到我给他洗袜子,他说:妈妈,袜子那么臭都给我洗,妈妈对我真好....... 在多个方面也显得很懂事。[size=+0]而在这之前,妈妈也总是用一种“斗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儿子对妈妈的信任感不强,对妈妈的爱缺乏安全感。
   另外一位妈妈在我和儿子共同成长 中说:接纳、信任孩子之后,儿子主动做家务了,而且还很关心我,经常说一些让我温暖感动的话,(妈妈您要多爱自己一些,多为自己考虑一些,要快乐一些......)。
      十五天的惊诧改变这位妈妈理解和尊重孩子,不去逼迫打骂孩子之后,她说:真的很神奇,这两天孩子起床先看书,自己穿完衣服就说妈妈抱抱,我就拥抱她一下,她说,我最喜欢妈妈抱抱了。感觉特别亲,她没有怕我的感觉了。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孩子就会理解尊重你;和孩子商量,孩子也会学会和你商量;对孩子温和,不压迫,孩子会表现出善良可爱,让人感动。
   再温习一下无条件积极关注:不再想控制孩子的一切,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而是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尊重他,会激发他的能量。相信他会成为他自己。不需要伪装,不需要压抑。他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自我主导的人,一个拥有个人目标和价值观的人。而且他会从这样的家庭关系得到很大的满足,会爱家人,爱交流。
       再次回顾《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参考美国小学的月亮也不都是圆的——《第… ),全美优秀教师雷夫成功的秘诀就是和学生们建立起以信任为基础而不是以恐惧为基础的关系。
   建立信任关系,孩子就容易展现善良可爱的潜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