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毛遂自荐的主父偃为何没有好下场?

可惜,汉景帝即位后,自己的老师晁错是个暴脾气,而皇帝也是“一根筋”。在消除诸侯国的大政方针上,唆使皇帝颁布削藩令,使出了直奔主题的笨招。手段太生猛,谁吃了这样的果子不容易消化掉。诸侯们不答应的后果是,闹出了七国之乱,差点把汉帝国提前踢翻在地。景帝虽然失败,也是有价值的,最起码为武帝的成功积累失败的教训。曾经受过儒家、法家和术家等多学科训练的主父偃为皇帝提出了一个叫“推恩令”的削藩策略。大家都知道,这个策略的做法就是,打破各个诸侯国长子继承王爵的铁律,诸侯国的儿子们都可以继承诸侯国内的一片土地,但这些非长子继承的地盘只能是侯国,
当然,这个制度的核心还不在此,而在于如何为诸侯的儿子们分家产和地盘。“推恩令”提出,对诸侯国如何分、分不分、分多少,诸侯国的君主自己看着办,只要诸侯国提出方案,皇帝就批。与文帝时期相比,皇帝不用直接出手,既把诸侯国分成若干个小诸侯国相比,被割除的部分还自动降为侯国,而侯国和诸侯国在基因构造上还存在本质区别的,侯国在造反能力和对地方管辖的权限上根本无法与诸侯国相提并论。而按照汉朝制度规定,侯国要归郡守管理,从此这片土地就直接从诸侯国里被划进中央直辖地理了。
主父偃抓住了儒家的孝悌理论,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削藩,谁都不好意思公开反驳。同时,他长期修炼术家理论,精准地把握了人心中最隐秘的自私本性,挑起诸侯国内部的纷争,使得皇帝最终得利。汉帝国渐进式的制度改革取得了完胜,星罗棋布的诸侯们从此再也没有能力造反了。即使有想法搞串联,按照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和集体行动理论,这种联合做事的成本如此之高,每个人的收益却很小,让人想想都泄气,也不敢想做那种大逆之事了。中国的政治走上了“儒术融合、阴术阳儒”的新时代。因为在战国时期,术家是以法家的模样示人的,比如,真正的术家商鞅、韩非都叫嚣着以法治国。所以,后世也说中国从此进入了“儒法融合,阴法阳儒”的时代,并被五四以后的知识分子们大家鞭挞。法家其实是“躺着中了枪”,即使感到很憋屈,也没什么办法。术家这种东西是因为皇帝们的最爱,不但使用法家那套东西控制群臣和百姓,还把儒家的仁孝理论当衣服穿。这时,想想孔子、孟子的圣人都被术家把玩了两千多年,法家们其实也可以平衡了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