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9904
- 精华
- 0
- 积分
- 85283
- 智慧
- 41832
- V 币
- 1214
- 贡献
- 0
- 金豆
- 125496
- MV号码
- 75122
- 注册时间
- 2009-4-6
- 最后登录
- 2014-4-27
|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16:01
| 只看该作者
三国志无激战长坂坡及汉水之战纪录,《演义》里描写赵云将一根长枪使得如遍体梨花,张郃及徐晃胆战心惊。很多人认为该战例极其突出赵云的实力。但《三国志》对此只字未提。《三国志。赵云传》对当阳长阪坡之战叙述如下:“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没有象演义里那样将赵云描写成神勇无比,七进七出,勇不可挡。《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如下:“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也没有对该事件中赵云的勇武大加渲染,甚至对赵云保护后主及甘夫人都未作说明。
对凤鸣山《演义》里力斩五将之事未作叙述,裴注里也未对该战例作记载。第一次北伐赵云总体表现也不像《演义》里突出。记载如下“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只是讲赵云约束部属得当,未造成大败。这样一来,历史上真实的赵云就比演义里逊色多了,不像演义里那样威风八面。历史评价赵云不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魏延等人。关羽、张飞都号称“万人之敌”,“世之虎臣”, “勇冠三军”, “并有国士之风”。马超被诸葛亮称为“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黄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陈寿评魏延:“魏延以勇略任。” 《三国志。魏延传》“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怎么看都象关将军)。
在蜀汉集团中,赵云的地位不仅不如关羽、张飞,而且不如马超、黄忠、魏延。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拜张飞为右将军,假节﹔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拜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这时,赵云仅为翊军将军。刘备称帝,张飞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马超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魏延也进拜镇北将军。这时,赵云的官爵却未升迁。诸葛亮驻汉中,准备大举北伐。魏延以镇北将军、都亭侯的身份,担任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而赵云则以镇东将军、永昌亭侯的身份,跟在诸葛亮身边,地位仍然不及魏延重要。
赵云在历史功绩上也远不如关羽和张飞,甚至不如马超、黄忠及魏延等人。关羽,张飞,马超及魏延,甚至黄忠均担任刘备的方面军统帅。刘备重新占据徐州时,就派关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赤壁大战后,刘备夺得荆州数郡,“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刘备西定益州,又“拜羽董督荆州事”。而关羽在荆州败曹仁,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以至“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张飞略次于关羽。赤壁大战后,“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刘备夺取益州后,又“以飞领巴西太守”,处于与曹军对峙的第一线,并大败曹军智勇双全的名将张郃。
马超虽然归顺刘备较晚,但他的骁勇善战早已闻名。他一到刘备军中,就使得被刘备围困在成都的刘璋失去斗志,开城出降,见《三国志。马超传》“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黄忠亲斩曹军名将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三国志。黄忠传》:“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基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魏延从建安二十四年起镇守汉中﹔《三国志。魏延传》 “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赵云一直未能作为方面军统率建功。
裴注三国志注引《云别传》对原著作了很大的补充: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
裴注三国志还注引了《云别传》彝陵之战赵云的表现。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商议讨伐孙权。赵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听,东征,留赵云督江州。先主失利於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由于刘备拒绝了赵云、秦宓及孔明等人的诤言,一意孤行,终于遭到夷陵之败,使蜀汉元气大伤。
裴注三国志还注引了《云别传》有关汉水之战: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趋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 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次日到赵云营寨处巡视前天战场,称赞:“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云别传》也没有象演义里叙述那样将一根银枪使得如遍体梨花,张郃及徐晃胆战心惊,在气势上镇住徐晃及张郃,使得二人不敢应战。上述记载体现了赵云的远见卓识,绝不仅仅是一位名将的胸怀。
下面是对赵云众多的历史评价,只有第一条出至正史。
《三国志》评价赵云: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云别传》刘禅: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
《云别传》,姜维: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 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杨戏《季汉辅臣赞》:“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资治通鉴》:“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资治通鉴》,亮问邓芝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曰:“赵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 云有军资馀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宋朝,萧常《萧氏续后汉书》:云虽虎臣,其所建明,通达国体。如还田宅以系民心,留军资以须冬赐,赦吴而专事魏,有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纳赵范之兄嫂,以远同姓之嫌,律己之严如此。方时诸将。其最优乎。
宋朝,朱黼《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论赵云伐吴之谏):可谓深切著明。知天下大体矣。
宋朝,陈造《江湖长翁集》(论汉水之谋):皆可为法矣,彼皆大不得已,所谓出死入生转败为功者。
明代,钟惺《史怀十七卷》:观云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独名将而已。
明代,范光宙,《史评》:然则云之本末,自有大臣局量也,岂名将云乎哉?
明代,王士骐《诸葛忠武侯全书》:光明洞达,可为滥赏之戒。观云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但名将而已。
明代,王夫之,《读通鉴论》:迨猇亭败矣,先主殂矣,国之精锐尽于夷陵,老将如赵云与公志合者亡矣;公收疲敝之余民,承愚暗之冲主,以向北方,而事无可为矣。公故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忘身以遂志,而成败固不能自必也。向令先主以笃信羽者信公,听赵云之言,辍东征之驾,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时,连吴好以问中原,力尚全,气尚锐,虽汉运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洒于许、雒,而徒流于猇亭乎?
明代,沈国元《二十一史论赞》(论赵云谏分田之言):而赵云之辞田宅请灭魏,皆有古大臣识量,宁得仅以以名将律之。
明代,李贤《明一统志》:智勇兼全。子龙可谓有古大臣之风。
从历史评价看,越靠近现代,赵云的评价越好,形象也越高大。裴注三国志中裴松之对赵云传记作了很多补充,采用了很多失传的 《云别传》的材料,使得赵云的形象提升了很多。这些资料全部未收入《三国志》正史,也使得其说服力很大程度打折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