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9904
- 精华
- 0
- 积分
- 85283
- 智慧
- 41832
- V 币
- 1214
- 贡献
- 0
- 金豆
- 125496
- MV号码
- 75122
- 注册时间
- 2009-4-6
- 最后登录
- 2014-4-27
|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0: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天保 于 2013-11-4 10:07 编辑
幽宫重启 当惊世界 1989年秋,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参加新落成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开馆典礼时,有关领导和专家向其汇报发掘乾陵的想法,引起了李瑞环同志的重视,随即让陕西提出设想和方案,请国家文物部门专家商议再定。这再度引发了对于发掘乾陵这一议题的漫长讨论。 曾参加半坡遗址和法门寺地宫文物发掘与保护的石兴邦等陕西专家认为,开发乾陵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其主要理由有三:一是乾陵墓道均开凿于古生代陶纪灰岩出露的山体之中,岩层倾角达47度,地表流水易沿着这种结构而渗透和迁移,引起墓室潮湿、积水,进而造成地宫文物的腐蚀和劣化;二是地宫所处地质结构不稳定,石块易崩溃,遇到地震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乾陵所在地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地震,最大震级7级;三是随着环境质量的不断降低,污染空气和地表水进入地宫,各种文物破坏将越来越严重。以上说明“抢救发掘是保护乾陵地下文物的最有效手段”。 石兴邦认为,乾陵地宫与法门寺地宫环境差不多,但乾陵属石灰岩地形,可能渗水比法门寺地宫多,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丝绸大部分已呈腐朽或半腐朽状态,乾陵中的纸制品和丝绸品与其让其在地下腐烂,不如抢救出来保护为好。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石兴邦和陕西代表团的其他代表一起,从1995年起,连续多年向全国人大提出发掘乾陵的提案。 但是,陕西开发乾陵的提议,受到了全国大多数文物专家的质疑和否定。在1994年的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笔者曾访问了几位从首都来的文物专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表示反对,有的甚至十分激动,称此举是“挖祖坟,愧对古人和后人”。 国家文物局顾问、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谢辰生对抢救性发掘乾陵的“地震说”表示反对:“陕西没有提供唐代以后地震对乾陵及陪葬墓影响的资料,从乾陵陪葬墓发掘来看,地震影响并不大。”他进而说:“商周时代青铜器上写着‘子子孙孙永保用也’,文物的‘用’是永久的‘用’,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拿乾陵的文物当试验品,不能急功近利,涸泽而渔。”
著名考古学家、国家文物局专家黄景略先生上世纪50年代初曾参与西安半坡的发掘考古。他说,文物本身的直接作用就是教育,应当把它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高雅文化事业,不能把文物当成赚钱的手段。他反对发掘乾陵,因为目前保护不了。黄景略反问:乾陵的壁画、丝织品、纸制品、漆器如何保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