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一位家长心境调整历程

一位家长心境调整历程.








看到一位博友的文章一位家长心境调整历程 ,这是一位善于反省的妈妈,写的是她很真实的心路历程,感觉有些普遍性。所以征得同意之后,加上我的一些分析,与大家共享。



自从小雪上小学以后,小雪妈的心境几经波折,终于在前两天彻底平静下来了!



一、松与严的处理



小雪妈这种心境波折的高峰点是,之前钢琴老师对小雪妈的“洗脑”,他对小雪学琴过程出现的问题发表了一些看法,感觉小雪做事太随意,不认真,意指小雪妈对小雪的教育上过于松和放,导致小雪自我意识强,听不太进别人的话。老师苦口婆心的一席话,让小雪妈对自己以前的做法进行了反省,准备做“虎妈”,结果面对小雪妈所谓的“严厉”——生硬的说话语气,小雪的情绪不减反增。“虎妈”无疾而终,但从这种尝试上,让小雪妈也确信,没规矩不成方圆,有些必要的规矩还是需要的,但做规矩不是一味的骂和批评,以及简单的惩罚,做规矩要讲究技巧,让小雪能情愿接受。让小雪明白惩罚是必须和善良的,即受罚要心服口服,否则心怀抵触,处罚只能激化矛盾,并不能解决问题。



比如对小雪有时的不愿做作业、练钢琴问题,不能说不想做,或有情绪就让她去。小雪妈要做的是理解她出现的这些想法,但必须进行引导,让小雪明白,这是她的必须要承担的责任。人有时被尊重和理解后,情绪反而没有了。另外在做作业过程中,让她体会到一些成就感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她的兴趣和积极性更高。前段时间的读拼音试卷以及这几天小雪对下象棋的兴趣高涨,和体会到进步的喜悦分不开。另外,也要给小雪一些憧憬(这是盈妈的做法,非常有智慧的妈妈),比如说,周末起来先和小雪讨论一下今天怎么安排?中午吃什么好吃的?说完这些,再拉回正题,上午怎么安排?让孩子形成一种习惯:上午肯定是做作业,做完了才能出去玩和享受美餐等。这些“憧憬”的运用正是非常巧妙的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



1、把握好教育的原则真是很重要的,教育的难,也难在这里。过严或者过松都不好,需要把握好度;何时严何时松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以什么方式去严、松更是考验教育的智慧。需要好好学习和思考。



2、写作业的问题,第一考虑培养的是兴趣。很多人总觉得学习很难培养出兴趣来,其实不然。孩子天生是有对学习的好奇和兴趣的,只是家长引导不当,学校和家长联合扼杀了兴趣。不过在现在的教育现状下一样可以培养兴趣,只是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去爱护它,培育它。如果不得不靠“责任”来说服孩子,已经是下策了,效果也不好。责任,最多说这是孩子的事情,不是家长的事情,说服力是苍白的。



3、如何让孩子对你的引导欣然接受,是一门学问。现在在这方面,很多家长的差距还比较大,没有办法只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结果给孩子造成更大的问题,形成恶性循环。小雪妈妈体会到“人有时被尊重和理解后,情绪反而没有了”,就是一个进步。如何让孩子乐于接受你的引导,可以参考我的博文没想到,女儿还挺听话。



二、认知疗法



在制定家庭规则问题上,不能给孩子太多的规则(抓大放小,而且要制定规则就要严格执行),否则会让孩子感觉在家一点自由都没有。



维尼评论:这个自由的尺度还不够啊。我个人的理解,尽管只能给孩子相对的自由,但是要就尽量给她自由,尽量让她觉得自主、自由。我的做法是:不是不给太多的规则,而是只给必须的规则,相信孩子自身成长的力量。



对于小雪周末醒过来也不太愿意起床的问题,有时要容忍她的磨蹭(起床后吃过早饭不是就意味着做作业,谁会动作麻利啊,比起做作业,躺着更舒服。不仅孩子有此想法,大人也会这样)再说累了一周,有时在周末想放松一下,也想睡个懒觉,稍躺几分钟,很正常啊,结果还被老妈催着赶紧起来,心里能高兴吗?



维尼评论:这就是我说的读懂孩子,从大人自己的心理出发,去理解孩子。参考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学习孩子的……



这是小雪妈运用心理咨询师维尼的做法——认知疗法后的体会。维尼认为家长面对孩子产生的一些情绪问题,所做的不当行为,都是因为认知上出现了错误。所以要想改变自己的行为,必须改变自己的认知。



像刚才所说的周末起床的磨蹭问题,因为我们家的规矩是从起床到吃早饭半个小时时间,小雪是知道的,但为什么明知故犯呢,或要磨到最后才坐下来吃,因为对小雪妈去催或用规则去“提醒”她有点类似于“威胁”的做法,小雪有情绪。如果小雪妈从认知上理解她的磨,这样就不会上火、然后找原因为什么磨从而想办法去解决。比如用小孩子感兴趣的事去“引诱”她,如刚才提到的远景展望法或在客厅放一些好听的儿童音乐吸引小雪心情愉快地完成洗脸、刷牙,从而尽快地坐下来边欣赏音乐边吃早饭。



维尼评论:改变自己的认知,理解了,就宽容了,也就不会发脾气了,这样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理解孩子是学会引导孩子的关键。



三、尊重孩子



针对小雪的一些固执的想法和做法,小雪妈看了心理咨询师维尼的博文后,也很有启发。他认为,孩子的固执是因为孩子没有得到尊重。回想小雪妈的一些做法,虽然名义上是尊重了小雪,但实质上,哪一次不是要按小雪妈的想法来做。所以在这问题上,小雪妈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首先是认可小雪,然后告诉她你的看法,让小雪做出选择,有时,你尊重了孩子,孩子就也非常心平气和了。



维尼评论:理解得很好,我就不罗嗦了。



四、心静问题



看了薛瑞萍的教育文章,对一年级的孩子而言,让她心静下来,非常重要,只有静了,做事才更专注。静实际上是一种心境的体现,家长心态的安宁或浮躁对孩子的影响力是非常大了,家长要做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一个人心平气和了,才能理性看待和处理问题。



维尼:很多家长问我,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其实在学校如何提高,你是没有办法的。能做的就是让孩子在家里做到专注。能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享受做作业的过程,也不去干扰他,让他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这样会使孩子学会专心、专注。孩子不是不能专注,孩子看动画片就很专注,学习也可以做到。参考孩子写作业磨蹭、不专心怎么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