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9904
- 精华
- 0
- 积分
- 85283
- 智慧
- 41832
- V 币
- 1214
- 贡献
- 0
- 金豆
- 125496
- MV号码
- 75122
- 注册时间
- 2009-4-6
- 最后登录
- 2014-4-27
|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8:30
| 只看该作者
读《水浒》,品武松。施耐庵“武十回”着力刻画了武松的“英雄形象”,也迷惑了后来不少读者,武松成了读者心目中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一直延续到今天。
好的文学作品,其生命力是伴随着人文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常读常新的。作为一个文学形象,武松也是随着人们的人性意识的觉醒而进一步清晰。我对武松,也是从崇拜、怀疑到清晰认识:武松是个的武功高强的市井流氓而已,而且连流氓枭雄都算不上。流氓枭雄,如刘邦、刘备、宋江、朱元璋等这些文学形象(指小说中的形象),与武松的根本区别在于,一个是有大抱负、大担当、大志向的枭雄;而武松等辈,只不过是个市井亡命之徒,好勇斗狠、毫无头脑、毫无担当、一个十足的暴力分子。学得一身武艺,只是想着货与主子,谋取功名富贵。这就是流氓、市民的境界。
武松首先是一个“奴才”,他认同体制,甘于为体制看家护院当打手。在家乡由于好勇斗狠,误伤了同类后,亡命到柴大官人的庄上,当他听说被伤之人好好的活着,风头过了以后,他马上想到要回归社会,“今已一年有馀。后来打听得那厮却不曾死,救得活了。今欲正要回乡去寻哥哥,”(第二十二回)回归到争取成为体制内良民的行列中去。这也是很正常的人性使然,武松本来就是一介平民,平民意识,不过如此。
但是,武松又不是一般的平民,他是一个身怀绝技,好勇斗狠,漠视弱小的暴力爱好者。不同于鲁智深的嫉恶如仇、除暴安良,武松打人,是既有技术性,又有“艺术性”,有时甚至心狠手辣,滥杀无辜,但是缺的正是鲁智深的“愤怒”之心。鲁智深面对社会黑暗,气愤愤的连酒也不喝了,饭也不吃了,一心只想打抱不平。武松除了打虎侥幸成功,使得自己蒙上一个“打虎英雄”的光环之外,武松杀嫂、斗杀西门庆,表现了武松依赖体制解决不了问题后,自己来为武大冤死做个了结。这两段故事已经将武松的所谓“英雄业绩”表述完毕。仅此而已,打虎有偶然性;杀嫂纯粹为了整门风,报兄仇。而且这些故事在“武十回”的前四回里叙述,前四回里又有两回描写了王婆、潘金莲、西门庆这些苟且之事。真正表现武松“英雄”的,也就两回。这两回,与武松个人遭遇有直接的关系,武松有仇报仇、有冤伸冤。还没有能真正体现出“事不关己”的状态。
以后六回,十字坡打店、威震平安寨、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醉打孔亮等等,充分展示了武松被体制抛弃后,一展流氓“雄风”的系列暴力血腥残忍的活剧。将武松这个当不了奴才的流氓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且,就是在这个六回里,展示了这个既有技术、又有“艺术”的暴力流氓的嘴脸,并且多是武松在快快乐乐的状态下展示自己暴力的,没有多少“路见不平”反抗黑暗的“愤怒”成分。
与社会底层的流氓一样,武松没有什么大的抱负,人活一世,图个封妻荫子、功名富贵而已。武松学的一身武艺,本来也想“货与帝王家”,但是最终“一不小心”打死了老虎,做了阳谷县士兵都头,就货与县衙门了;在武松看来这当然是他进入仕途的一个起点。武松跪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 (第二十二回)于是,武松也开始活在体制内,为地方官僚看家护院了。一直到发配孟州的路上,逢人自我介绍还是::“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第二十六回)你看!已经犯案在身,吃官司了,早被剥夺了可怜的丁点功名了,还很珍惜曾经得到过的体制内一个不入流的官衔,“都头武松的便是”,用今天的大白话来解释就是:“班长武松的便是”。体制内的诱惑厉害啊!八尺好汉武松也在体制内面对上级“小人小人”的自谦,到了没有功名的老百姓那里就是“班长武松的便是”了。
《水浒》中念念不忘“招安”的是宋江,但是首先提出“招安”两个字的恰恰是“都头武松”,而且,武松是在宋江面前提出来的。武松在上二龙山落草为寇时,在孔明庄上对邂逅的宋江亲口道:“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宋江道:“兄弟既有此心归顺朝廷,皇天必佑。若如此行,不敢苦劝,你只相陪我住几日了去。”(第三十一回)即使落草为寇,还是有心招安,走上了“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的另类路途。武松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仅凭二龙山鲁智深、杨志这点微末家当是拼不过“赵宋王朝”的,权且落草,以后有机会,还是要招安回归体制的。只是后来武松到了梁山泊,以为梁山泊有这个实力了,可以像李逵所说的“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了,才听了宋江老弹“招安”调子便烦:“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却冷了众兄弟们的心。”武松不是真的反招安,而是误以为梁山泊已经有本钱向赵宋王朝叫板,可以夺江山了,才反对招安。他想打江山、坐江山。这是小流氓的正常思维,不似枭雄宋江对天下大势的洞察明了。
在这一点上,李逵、鲁智深与武松也有根本的区别。李逵是童言无忌,不知天高地厚,只图打打杀杀的快活;鲁智深又公开提出来如果一心要招安,“洒家们各自散伙!”——公开闹分裂。宋江的表现也很能说明问题,对奴才李逵,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对价值观念不同的鲁智深,只好不予理睬;最后对“知音”武松还是做了耐心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武松无言以对。可见,武松也知道自己错了。(第七十一回)
流氓武松,没有高境界、大是非、远抱负,后六回里尽是替豪强做保驾护航、看家护院的家丁。成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死士。十字坡打店,戏弄母夜叉;平安寨举鼎,炫耀孔武力;醉打蒋门神,打出了艺术——目的还是向主子炫耀鸳鸯腿之类的“平生所学”;至于后来血溅鸳鸯楼,“一更四点,进去马院里,先杀一个养马的后槽;爬入墙内去,就厨房里杀了两个丫环;直上鸳鸯楼,把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三个都杀了;又砍了两个亲随;下楼来又把他老婆儿女养娘都戳死了。”(第三十回)简直是滥杀无辜了,似乎让我想到前几年某道观内滥杀11名道士的陕西“变态”杀人狂邱兴华,武松几乎是和邱兴华同一类的。最后,还毫无愧疚之心,墙上题词:“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回,武松自己也知道犯下了弥天大罪,再称“都头武松”没意思了,于是,就“打虎武松”了。统治者的奴才暂时肯定做不成了,于是就落草为寇。但是,武松想着“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
到了真正招安以后,武松甚是为朝廷出力。最后,因伤残废,武松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后至八十善终,这是后话。(第一百十九回)到这个时候,武松经过江湖的洗礼,算是成了一点微末“正果”,为流氓时滥杀无辜,为朝廷奴才时惨杀同类,做了一世流氓。还有什么脸面接受俸禄,安享富贵?再说,朝廷会真心让“四大寇”的残余势力安心睡在卧榻之侧吗?
武松要说还有点品味,就是没有像宋江、卢俊义他们,将奴才做到家、做到死。流氓也有层次,武松应该不算小流氓;奴才,也有高低,武松应该不算狗奴才。仅此而已!更多精彩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