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同学聚会其实是种肤浅的行为艺术

前几天高中班长打电话过来,说是十一要同学聚会。我一面在电话中表现出很认真的虚伪,连声说没有特殊情况我一定参加,一面在内心深处对此动议深表鄙视:高中都是上个世纪的事儿了,几乎所有的同学平时都没联系,这样的聚会除了吃吃喝喝,续续莫名其妙的旧,又有什么意义呢。说实话,对高中同学,90%以上我都忘记叫什么名字了,见面后该咋虚伪地打招呼呢,想起来实在让人感觉头疼。
  
  曾经想努力挖掘一下对于高中生活的珍贵记忆,但除了对一两个老师,一两个同学,一两件事情还有回忆外,实在没太多让我感觉值得用聚会的方式来系统回忆的事物。悲哀也好,不悲哀也好,对于我来说,高中生活就是如此。
  
  同城倒是有个高中同学,下海后自己办了个企业,身价现在上千万了。4年前,因为装修房子手头有些吃紧,感觉以前关系挺好的,于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向他开了口,说装修时如果钱不凑手,得跟你借点哈。结果是从此以后,这个同学好长时间失去了联系。本来自己就反对向同学借钱,可自己竟然为此碰了一鼻子灰,想起来感觉特恶心,不是恶心那个发财的同学,是恶心自己。别提钱,跟谁都别提,一提钱就俗。
  
  大学生活倒是比高中有趣的多,毕业时同学们都哭了,是真的哭。不象现在,现在哭完之后,如果再仔细想想的话,竟然说不清自己的哭是真的还是假的。大学同学中倒是很少有人提起过聚会,这说明大学同学要比高中同学深刻的多。一个个在各自的生活轨道上忙的跟驴一样,哪有心情搞那玩意儿。
  
  去年倒是和一大学同学见了一面,十多年没见了,话说的不少,几个小时没停。说完了,吃顿饭,然后白白,跟没见面一样。仔细想想当时说的话,全是标准的废话,非常标准。当然,也有收获,就是那位同学的老公发财了,身价上百万,所以这位同学说起话来特别艺术,她以钱为中心,表达了两个基本点,一是基本上她很有钱;二是基本上她不欢别人提钱。有钱人大概都这样:允许自己提钱,不欢别人提钱。
  
  N年以前,我当时每月挣不了几吊钱,刚结婚,实在没钱。有个大学同学过来,说是要购买我们公司的设备,合同额可能是上百万元。于是连忙找来公司副总,让副总直接和他谈。谈完后副总和我说,不知为什么,感觉我这同学有些怪。当晚我请同学吃晚,随着饭局的进展,这位同学非常流利地向我表达了这样几层意思:一是他上面有人,级别不是一般的高,有名有姓;二是他很有钱,数量不是一般的多,有本币有外币;三是他的钱包被偷了,有时间有地点;四是他需要我借他点钱,有数量有期限。我说,这么地吧,老同学,你就住在我这儿,吃住我全包,你让你公司马上电汇,一两天钱就能到帐。他一听,实在没辙了,就说,那你给我找个地方住下吧。
  
  当然,给他找个了大众浴池,算是安顿下,20元,可以通宵洗,洗累了还可以在里面睡一晚。没办法,他说身份证丢了,陪他找了几家宾馆,没有一家敢收留他。第二天,他意料之中的不辞而别。同样是这位同学,在此之前也来过一次,那次先是告诉我他来做桩买卖。半夜让我陪他出趟车,到达地点以后我才知道,他做的买卖原来是贩苹果。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多年后和一帮农民兄弟一起贩起了苹果。没什么可说的。
  
  
  一年后,大连有个同学打电话问我,说某某某(就是上面说的贩苹果这位)有没有向你借过钱,我说,借了,我没钱,所以就没借。我反问他,向你借了没有。他说,借了,然后就联系不上了。
  
  又过了几年,没想到这位大连的同学又联系上了我。他把我约到一个宾馆,没聊多久,我就发现,我进了一个传销窝。面对几名虎视眈眈的强壮大汉,我说,得出去打个电话。没等他们反映,就走出门去。那位同学随我出门,我懒得理他,一拐弯,正好电梯在,上电梯,下电梯,打车,离开,一气呵成。半小时后,那个同学发了个短信过来,看都没看,直接删了。
  
  还有一个同学,听说改行卖春药了,网上看过照片,胖的不象样子,据说是这种春药特别好,既能管春,又可以补身子,所以他一边卖一边吃,所以就胖了。我从来都认为卖春药是件很正经的活儿,和记者差不多吧。
  
  回一下主题,同学,也就是那么回事吧。如果非得聚一下,那就权当玩一把无聊的行为艺术吧:在高中的脸蛋上挂个中年的面具,操一口方言发酵过的普通话,穿一身看上去不失体面的衣服,或许再开部十几万或几十万的车,带着始终找不准的感觉,如此这般地敷衍一番,然后再分道扬镳,不过也就这样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