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中药价格疯涨 中药行业或迎洗牌(附股)

中药价格疯涨 中药行业或迎洗牌(附股)
药材成本暴涨让中成药企受伤中药行业或迎洗牌
  由于中成药价格受管控,企业不能自主调价,夹杂在原料涨价与产品价格不涨的中成药企业很受伤。以清开灵注射液为例,2ml/支规格的清开灵注射液国家发改委最高限价为0.63元,而在四川省其中标价仅有0.36元,中标企业为东北一家小企业。
  近日,药材价格疯涨再次引起社会关注。对于中成药行业而言,药材原料价格"虚高"与成药价格"虚低"的矛盾正进一步激化,在这种大背景下,中药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受伤的中成药企业
  中国中药协会的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涨幅在5%到180%。
  中药材天地网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以来,视品种而定,中药材价格最低涨幅为10%,最高涨幅达400%。
  在涨价原因上,广州采芝林药业总经理周路山:这既有产地货源减少的因素,也受通货膨胀与商家炒货的影响。
  实际上,药材种植交易类似于农产品,相对市场化却存在无序竞争。有业内人士指出,药材价格也有"虚高"成分,这直接催高了以药材作为原料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生产成本。
  尤其是对中成药生产企业而言,原料价格"虚高"引发中成药企业原料成本大幅上升。广州药业、云南白药、康缘药业等多家企业人士均向记者提到,去年原材料成本平均上升了30%。
  云南白药集团副总经理王锦也告诉记者,与5年前相比,公司某些大宗原料成本上升了4倍。
  由于中成药价格受管控,企业不能自主调价,夹杂在原料涨价与产品价格不涨的中成药企业很受伤。
  目前,临床常用的大部分中成药已进入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共有102种。按照《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由国家发改委制定最高零售价,由省级通过集中采购定出地方中标价。
  不过,由于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全额报销,中央和地方财政负责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零差价之后的补贴,地方有降低基本药物价格的主观愿望,这就造成了自2009年下半年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的"低价取向"。
  以清开灵注射液为例,2ml/支规格的清开灵注射液国家发改委最高限价为0.63元,而在四川省其中标价仅有0.36元,中标企业为东北一家小企业。
  九州通业务总裁耿鸿武指出,在道德标准、法律规定和行业自律都没有健全的前提下,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唯低价是取,会造成相关生产流通企业一边依靠低价中标独占市场,一边采取劣质投料、钻国家药典和质量标准的漏洞等违法、违规行为。
  而药品监管部门也注意到了中成药的质量隐患问题。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发布了《关于深入开展基本药物生产和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指出,当前部分中药材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部分企业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中标价格却在下降的现象,应当引起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基本药物生产监管,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
  SFDA计划,从本月起展开为期2个月的基本药物生产监督检查,要求各地方药监局对辖区内基本药物的生产,特别是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中标品种的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并确定了复方丹参片等20个品种为首批重点监督检查品种。
  国药控股高级顾问干荣富认为,基本药物的三个要素是安全、有效、可及性,主管部门加强监管之外,还应该进一步提高中成药的药典标准,进一步明确中成药的有效成分并制定科学的检测标准。
  "307种基本药物中,有一半的品种全国价格悬殊。"干荣富建议,包括中成药在内的基本药物价格,国家发改委应该重新核定其生产成本,保证基本药物厂家有一定的利润;另外在制定基本药物的全国统一价之后,各地方不再制定中标价,在集中采购中只采用按质量遴选中标企业。
  行业洗牌提速
  在半市场化的激烈竞争下,记者注意到,中成药企业也在进行自我救赎,而主要策略就是加快补充产品线,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王锦告诉记者,云南白药的定价产品占了四成,另外还受到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影响,"白药应对的策略就是加强研发,提出了"新白药、大健康"的企业战略,发展药品与健康产品两大领域,在去年100个亿的销售额中,云南白药牙膏已达到12个亿。"
  神威药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神威药业有十种新产品涉及心血管、泌尿生殖、消化系统、肿瘤科等多个领域,目前正进行药学及临床试验。
  "多数中成药上市公司都希望通过加速开发具有自主定价权的产品,一方面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渐避开普药市场的激烈竞争。而那些缺乏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则会随着竞争的白热化以及新医改政策的推进而逐渐被淘汰或兼并。"深圳一家券商机构医药分析师认为。


  天相投资:行业景气长期持续,看好中药和流通整合
  2010年医药行业回顾:金融危机过后,国际采购商去库存化,我国医药行业盈利状况逐渐好转。由于2009年上半年基数较低,而2010年上半年医药行业收入、利润快速回复增速较高,2010年四个季度收入、利润增速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子行业走势分化,中受出口影响较大的化学原料药制造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行业利润增速逐季放缓趋势尤为明显,而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利润增速逐季变化趋势并不明显。预计2010年行业全年利润增速会保持在30%左右。
  长期处于景气周期。全球药品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国际重磅专利药到期高峰来临,新兴国家市场迎来发展良机。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及老龄化趋势保证需求增量,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消费升级。新医改政策实施,医保扩容更带来医药市场的需求增加,我国医药行业"黄金十年"正开端。在宏观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医药行业收入、利润的继续可以保证持续平稳增长,是兼具防守和进攻性的良好标的。"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有利于医药行业的长远发展,我们继续维持对医药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
  对行情走势的预判。2011大盘将继续箱体震荡格局,医药股走势仍将好于大盘。但短期面临较大估值压力。预计医药股年度一季度上涨动力主要为"十二五"规划等利好政策的刺激。政策密集期过后,医药股上涨动力不足,可能面临相对回调,随大盘上涨估值得到相对修复。随公司业绩的确定,下半年走势可能好于上半年。
  个股推荐:相对看好具独家品种的中药现代化企业,建议关注天士力、中恒集团、益佰制药;研发实力强劲,多个新药获批及国际化升级的恒瑞医药;医药流通整合加速的上海医药;反倾销带来市场份额提升的星湖科技。


  长江证券:呈现"中西医分离"新趋势
  第一,全球范围内加强对传统药物的监管是大势所趋
  香港《中医药条例》于12月3日生效,未获注册的中成药将禁止在港售卖;欧盟于2004年颁布了《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规定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所有植物药必须按照这一新法规注册。该指令规定了7年过渡期,允许以食品等各种身份在欧盟国家销售的草药产品销售至2011年3月31日。
  据了解,截至10月香港共有1.67万宗注册申请提出,目前已有9150宗获过渡性注册,2130宗获正式注册,5300宗未获注册;而在欧盟,目前还没有一个产品获得注册。从没有获得注册的原因来看,在香港主要是因为未能提供重金属、有毒元素、农药残留及微生物等基本的安全测试报告,而在欧盟则因未能提供在欧盟销售15年的证明材料。
  随着天然药物的复兴,传统药物、植物药在全球的销售增长很快。但药品毕竟不是食品,是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的,因此各国都在把传统药物纳入更加严格的监管。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不能在海外获得注册,就不能再销售下去,这对中药走出海外无疑增加了一重障碍。
  第二,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另一扇门
  全球加强对传统药物的监管,根本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传统药物,而不是将其拒之门外。新药研发的风险加大,一是由于化学药物的开发空间越来越窄,应用目前的知识和方法很难筛选出新药;二是容易开发的产品已经基本开发完成,需要开发的大都是针对更为复杂的疾病的新产品,特别是针对慢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的药物。在这种情况下,主流医药市场不得不重新考虑植物药。长期以来,美国不承认植物药是药品,但2004年6月,FDA正式公布了《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标志着美国对植物药的态度发生了质的飞跃,被认为是主流市场全面接受植物药的标志。
  这就意味着,中药理论上可以植物药的身份进入主流医药市场,前提是通过相关国家的新药认证。这比以往只能进入保健、补充医疗等非主流市场显然具有大得多的空间。
  第三,国内将呈现"中西医分离"新趋势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历史选择,为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正因为实行该政策,在传统的中医药和传统的西医药之间构筑了一个缓冲地带,这成为中国医药界的特点:占主导地位的西医也能开中药,但他们并不是按中医理论用药的;中医也能开西药,而且迫于经营压力,中医院必须拥有西医设备和科室;传统中药被改造成植物药,但仍按中药使用。也就是说,有大量药品和传统的中药不同,传统中医理论难以覆盖,但由于在西医界也得不到承认,只能勉强以中药的身份存在。
  随着国际主流社会对植物药的承认,部分处于缓冲地带的中药可以争取到植物药的身份,以摆脱目前的尴尬状态,可理直气壮地推荐给西医使用。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从理论上看,通过植物药改造,凡是处于缓冲地带的中药,都可以被认定为植物药而被西医药接纳,从而导致中医药和西医药之的缓冲地带消失。而我们的研究认为:中医药和西医药在相当长的时期都不可能真正相互融合,这就意味着中药内部将呈现"中西医分离"新趋势:要么归传统中药,要么归植物药。归属于植物药的中药将在西医占主导地位的医院市场和西医思维占主导地位的OTC市场得到广泛使用,其增长速度可能超过西药;而传统中药的销售将继续萎缩,并逐步归拢到拥有中医师资源和中医药文化的企业里。
  第四,寻找趋势的受益者
  我们认为"中西医分离"是未来若干年中药行业的主要趋势,选择投资标的应以是否受益于该趋势、受益程度大小为重要标准。对于"中药西医化"方向,主要看其是否具有西医化战略,投入多大,进展如何;对于"中药中医化"方向(含保健化),主要看其有无中医资源,有无中医药文化资源。对于2011年,我们建议关注如下企业:同仁堂:集团的中医化模式独一无二
  投资同仁堂,可视其为同仁堂品牌的影子,公司业绩增长与同仁堂集团的整体表现密切相关。随着集团的业务整合,中药中医化的"同仁堂模式"将会显现,其效果将会继续渗透到同仁堂股份的业绩里面来。同仁堂集团在传统中医药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它同时具有丰富的中医资源和中医药文化资源,同时活跃在治疗和保健两大领域。我们维持对公司2010年、2011年EPS分别为0.68元和0.79元的预测,并维持"推荐"评级。


  东方证券:中央与地区领导强调重点扶持发展中医药产业
  中央与地区强调重点发展中医药产业
  事件:在近日召开的上海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大会上披露,为全面振兴、推进上海中医药发展,上海市常务会议研究并批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确立上海市中医药发展的八大重点任务。
  事件:卫生部组书记、副部长张茅近日在基础调研时支出,要继续学习贯彻医改文件,促进中医药事业更好发展。国家将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抓住机遇,加快产业发展;要坚持发挥中医药的特色,着力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疑难杂症方面的独特作用。
  点评:
  大力推广有望扭转社会对中医药的偏见与误解:目前一些中医药品种在临床应用上仍面临质疑,例如,作为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制药工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中药注射剂多次引发了业界内外不同的声音。我们认为,对中医药产业的认可与推广将有助于改变部分医生和民众对中成药疗效上的偏见与误解,进而促进现代中成药在现代医疗机构上的临床应用。
  中医药品的销售将获得正面推动:中医医疗机构是中成药的主要销售终端,明确新建更多中医医疗机构将拓宽中成医品的销售终端;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则意味则中医药将在医保等政策上获得更多的扶持。
  具优势品种与研发实力领先的业内龙头将受益:上海市明确将大力发展心脑血管治疗和清热解毒等现代中药,重点开发1-2个中药新药,启动3-4个中医经典方和经典方新用途。这意味着日后在相关领域的研发补助投入与市场推广力度将得到加强,对在相关领域具有优势地位的中医药企业带来直接的利好。
  我们认为,中医药作为我国独具特色及拥有丰富历史积淀的瑰宝,毫无疑问的将会获得政策上持续的扶持,中医药产品的医疗价值与市场潜力仍有巨大成长空间。
  上海凯宝(300039.SZ)作为上海本地中医药龙头企业,其主导产品痰热清注射液是独家品种,受行政和专利双重壁垒保护,且属于清热解毒类产品,符合中医药政策发展导向;其次,痰热清注射液与其它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品种相比,其市场占有率最高且安全性和疗效广获市场认可,成长稳定性好,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

ヽoo牽ωǒ啲掱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