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世界重心东移大国博弈激烈

世界重心东移大国博弈激烈

  国际形势动荡不定,领土争端加剧,核危机不断,大国博弈更趋激烈,构成2010年国际形势主要特点。

  今年,世界经济和政治重心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东北亚地区韩朝炮击,美韩军事演习持续不断,美日进行历史以

  东北亚气氛骤紧

  美国从伊拉克撤军,计划2011年从阿富汗撤军,在欧洲谋求与俄缓和关系;同时加强在太平洋关岛基地的军事力量。这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全球战略最为重大的调整。东北亚也成为2010年国际形势紧张的聚焦点。

  今年以来,韩朝关系持续恶化,韩国“天安”号沉没,韩朝相互炮击;中日围绕钓鱼岛领土争端加剧,日俄争议岛屿纷争又起。面对这一形势,美国进一步加强了美日同盟和美韩同盟。

  由于朝韩关系日趋紧张,美韩军演全年持续不断。按美国的说法,其目的在于威慑朝鲜,防止其铤而走险。从朝鲜方面来看,朝鲜向一位美国科学家展示用于铀浓缩的2000台离心机后,发生了延坪岛交火事件。朝鲜的行事举动,其目的在于迫美谈判,以弃核为条件,希冀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从目前发展趋势看,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一时难以缓解。有关方面应当认识到,只有通过谈判,而不是使用武力威胁,才能妥善处理争端。

  而在中日关系方面,最突出的是钓鱼岛事件导致的两国关系恶化。其实近年来日本早已加强对中国的防范,例如密切**中国军舰经过冲绳主岛和宫古岛之间的公海驶向太平洋的活动,美日举行所谓的夺岛演习中也包括一些与中国有争议的岛屿和中国不承认为岛的冲之鸟礁。此外,年底最后审议的日本《防卫计划大纲》将确定强化包括冲绳岛在内的西南地区的防卫,对中国进行“警戒**”。日媒体一再评述,这一大纲明显是针对中国的。

  美借机重返亚太

  在东北亚局势紧张加剧和中国崛起撼动了美国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这一大背景下,美国借机重返亚太。这首先压制了日本力主美军撤出冲绳的要求。今年6月菅直人上台后,忙于修补和美国的关系。9月发生钓鱼岛撞船事件,这正是美日求之不得的机会。日本在政治、军事、安全上需要依靠美国对付中国;在经济上则日益重视和中国的关系,希望在中国市场上站住脚。这种两面性由来已久,韩国同样也具有这种两面性。因此,对美国而言,需要加强和日本、韩国的军事同盟关系,对付中国;对日本而言,需要得到美国的支持,对付中国。对韩国而言,要以美国为后盾对付朝鲜。而在中国与东盟关系的问题上美国找到了一个切入点,这就是南海问题。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存在领土争端,今年9月东盟河内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向中国发难。诚然,在中国周边确实也有些中小国家,希望向美国靠拢一些,借以平衡中国的力量,但是他们不会站在美国一边反对中国,也不会站在中国一边反对美国。东北亚和东南亚正在走上和平和发展的道路,这一进程,离不开美国的作用。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应该是中美关系。

  至于中美两国关系,可谓总体稳定,但仍有波折。就在今年初,美国批准向台湾出售武器,奥巴马总统晤见达赖,接着美国一再采取反倾销措施,千方百计压人民币升值。此外,在如何应对朝韩炮战、中日领土争端,如何解决南海争端等问题上,中美存在着深刻分歧。

  但是也应当看到,中美两国保持着高层来往,对双方关心的问题,始终保持着接触。在今年的G20峰会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核安全峰会上防止大规模杀伤武器等问题上,中美两国合作密切。现在中国已经邀请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胡锦涛主席也将于明年1月应邀访美。中美存在着改善关系的前景。

  世界经济复苏失衡

  在全球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和新兴经济体强劲内需的带动下,2010年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全年增长4.8%,高于2009年的负0.6%。但复苏进程不平衡,复苏势头脆弱,呈现前快后慢、东高西低的发展态势。

  2010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2.7%,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7.1%。美国增长将达2.6%,欧洲还略低一点。中国增长率可达到10%,印度8—9%,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经济发展普遍看好。二季度开始,复苏势头明显放缓,经济刺激政策效应减弱。预计下半年,发达经济体增长降至1.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为6.3%。世界经济状况分化,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增加,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IMF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为4.2%。

  中东政局旧乱新愁

  今年8月美军作战部队从伊拉克撤出后,伊暴力恐怖袭击仍不断升级,安全形势持续动荡。3月大选后,直至11月,各方才达成妥协,由前任总理马利基组阁,但至今仍未完成。伊国内政治斗争,与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宗教派别之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世界各国,势必支持伊国内和自己同一的教派,这将激化这一地区国家间矛盾和斗争。

  9月初巴以首脑终于在华盛顿举行了直接和平谈判。随后由于以色列拒绝延长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停建禁令,和谈再度陷入僵局。

  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伊朗在这一地区影响凸显。以色列总理一再威胁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美国则始终谈判和军事威胁双管齐下。土耳其和以色列近来交恶。一个重要原因是,以色列不满意土耳其和伊朗接近,特别是今年5月土耳其和巴西一起支持伊朗浓缩铀计划。土耳其和伊朗在防范各自国内库尔德人问题上也有共同利益。

  反恐战争延及南亚

  奥巴马上台伊始,就宣布要从伊拉克撤军,将反恐战争重点转移到阿富汗,并将歼灭塔利班的战争延伸到巴基斯坦。从此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反恐战争不断激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波及到印度。南亚几乎成为仅次于伊拉克的恐怖袭击热点地区。美国在阿富汗不断换将,但战斗仍然难有进展,只能更激起阿富汗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情绪。

  美国有一派人主张歼灭重点不应是塔利班,而应是“基地”组织。这一派主张正在占上风。北约确定,2011年初即从阿富汗开始撤军,而美国早已确定在2011年7月开始撤军。不过,美国无疑将保持它在这两个国家的军事存在。

  俄欧俄美关系趋缓

  今年国际关系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俄欧、俄美关系趋缓。美国和欧盟已先后和俄罗斯达成协议,支持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7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称,俄罗斯要为国家现代化和美国以及欧盟等建立“现代化联盟”。

  2008年俄格冲突和今年乌克兰改弦易辙后,北约认识到继续东扩难有作为。今年4月,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变化,俄罗斯及时支持新政权并与其加强了关系。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的影响逐渐加强,为它着手发展和欧盟的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年10月法德俄首脑会晤,俄罗斯向欧盟提出欧洲安全新条约草案,引起美国的警惕。

  而俄罗斯明白,欧美是盟国,不改善和美国的关系,就不可能改善和欧洲国家的关系。今年两国达成了签订《削减限制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条约》的协议。俄罗斯也向美国作出妥协,取消向伊朗出售S—300防空导弹。不过俄美、俄欧关系仍面临核武和反导系统等障碍。

  全球性问题热点频仍

  今年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达国家以日本打头阵,企图终止对发达国家有强制性的《京都议定书》第一期承诺的机制,遭到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最后通过的决议对第一期与第二期的承诺有了连接。发展中国家从求实出发,力求在资金、技术转让方面达成共识。中国团结小国、岛国,坚持原则取得了成效。潘基文秘书长说,中国的作用“确保了大会取得成功” 。当然坎昆会议并不完美,《京都议定书》前途不明,发达国家减排目标过低,资金落实尚无切实保障。

  以“基地”组织为主的恐怖活动,在北也门、德国、比利时、瑞典、法国呈增加之势,使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神经处于绷紧状态;更值得关注的是,“基地”组织已呈“本土化”。

  联合国两年多以前成立的“人权理事会”已逐渐呈现威力。美国60多年来首次承认人权问题,对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优越感”是一次冲击,有助于人权事业开始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
ヽoo牽ωǒ啲掱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