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这是一个传说 高菜价时代7分钱的莴笋竟没人买

这是一个传说 高菜价时代7分钱的莴笋竟没人买

望着地里越长越高的莴笋薹,家住新津普兴镇山河村的村民侯兴华直喊“遭不住”。“拉莴笋的车咋个喊都喊不来,我们辛辛苦苦种了3个多月,现在恐怕要白费了。”昨晚,侯兴华焦急得整夜都睡不着觉,但她却毫无办法,只能任莴笋薹在地里疯长。(5日华西都市报)

这听起来特像一个传说,在巨大的通胀压力面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调控物价,特别是抑制菜价的过快上涨,可新津农地里的莴笋,往年卖到四五毛,可如今真个是跳楼价亏血本贱卖,七分甚至五分钱一斤都没人理,如此巨大的落差实在让人憋屈,这市场到底咋的了?

市场供应饱和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正如成都菜贩杨老板所言,“成都周边的一些蔬菜基地完全可以满足市场供应,肯定不会去新津拉菜嘛”;但似乎又未必完全如此,照杨老板的说法,每天她从附近的五块石批发蔬菜,批发价格在0.3元/斤左右,市场零售价0.8元/斤,虽说没什么赚头,但如果按照7分钱的价格从新津收购,无疑还是可以有利可图的。

所谓量大价跌,一些菜贩子之所以对新津的低价菜不屑一顾,显然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防止过于充足的菜源重挫市场价格,进而令利润空间大幅缩水,限量保价,操控菜市。这也就使得一段时期以来菜市人为地控制供给的炒作迷局浮出水面。价格被炒高时,农资价格水涨船高,因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菜农并未得到实际的好处;而扩大种植规模后一旦出现供过于求,菜价回落,就不得不贱卖、或烂在田里或被迫扔掉,因而,无论价涨价落,吃亏的总是菜农,受益的都是商家。

新津万亩莴笋遭遇的尴尬,再次凸显出菜市投机炒作祸害之大,不但会造成市场的剧烈动荡,影响市民的菜篮子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更可能直接误导农业生产,给菜农带来惨重损失。因此,稳定蔬菜市场,关键在于遏制炒作行为,减少中间环节,大力推进家超对接。另一方面,要引导菜农增强市场意识,科学安排生产,别盲目跟风,避免一哄而上,造成严重供过于求,令自己深受其害。

望着地里越长越高的莴笋薹,家住新津普兴镇山河村的村民侯兴华直喊“遭不住”。

“拉莴笋的车咋个喊都喊不来,我们辛辛苦苦种了3个多月,现在恐怕要白费了。”昨晚,侯兴华焦急得整夜都睡不着觉,但她却毫无办法,只能任莴笋薹在地里疯长。

现状:没人来收购莴笋在疯涨

除普兴镇山河村,周围还有花桥镇、黄渡乡都面临着莴笋运不出去的困境。接近万亩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农户只能“望菜兴叹”。

“我们这里95%的人都是以卖菜为生,现在这个季节,田里大片大片种着莴笋。”侯兴华说,往年这个时候,村子里停满了大大小小的卡车,地里忙得不可开交,都在紧张收割莴笋。如今,村子里没有来一辆卡车,打电话去叫熟人来拉菜,也没有人愿意前来。

看着地里疯长的莴笋薹,村民们十分着急。“每天至少长1寸长,再过几天,开花了就不会有人要了。”一名温姓村民说,没人来收菜,莴笋只能天天“睡大觉”。如果烂在地里,产生的病菌对接下来要种的番茄、茄子等蔬菜也有特别大的影响。

算账:7分钱一斤村民倒赔钱

为消除这样的影响,村民刘素清只好把自家约1亩地的莴笋全部扯起来,打算扔掉。

刘素清给华西都市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如今,收购价在0.07元/斤,有时候甚至0.05元/斤,卡车把菜运到成都,运费一次要400元,一亩地产量五六千斤左右,这么算下来,不能赚钱不说,还要倒亏。这还不算一亩地所用的肥料钱,以及这3个月来农民的辛苦耕作。

“往年,一斤莴笋要卖四五毛钱,现在怎么跌成了这样啊!”刘素清有点想不通,望着地里被连根扯起来的莴笋,她很心痛,“菜卖不出去,我们怎么活呢?现在都快50岁了,想出去打工,哪个要嘛!”

调查:市场供应足盼政府救援

昨日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在成都安居天涯菜市场做了一番调查,莴笋零售价格在0.8元-1元/斤,一部分莴笋来自成都周边,还有一些是从乐山运过来的。

“新津过来的莴笋也有,但是非常少。”菜贩杨大姐说,每天凌晨,她从五块石批发蔬菜,莴笋的批发价格在0.3元/斤左右,但剔除老叶子,扔掉烂了的莴笋,卖0.8元/斤基本没什么赚头。“成都周边的一些蔬菜基地完全可以满足市场供应,肯定不会去新津拉菜嘛……”

村民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希望当地政府能帮忙联系车辆,到村子里来拉菜。“如果能补贴一部分肥料钱,就更好了。”刘素清说。
ヽoo牽ωǒ啲掱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