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有价无市令剩女迅速贬值 。  年轻时牛比哄哄地摆臭架子, 到了社会上才发现和学校是两回事 ,对你释放暧昧的男人也有, 但大都一副“来更好不来拉倒”的架势。
  她们养尊处优,独来独往,无拘无束,自以为是,她们仍然习惯于吃腥男人那种把她视为太阳的中心感觉;她们清一色名牌衣装,粉黛略施,不知徐娘逼来,不甘下嫁,不明白已婚男人为什么守着黄脸婆不放;她们曾经浮华,倚权偎贵,小有积蓄,宠坏了自己,无奈偏没有哪个钻石王老五让她们横挑鼻子竖挑眼;她们曾经绯闻缠身,不屑流言,我活我法,如今阿姨声频,才知代价在付;她们自知小城无望,设计郎君在外,苦习外语,梦想跨国婚姻;她们还在男人堆里周旋,作些引荐小******的勾当,情人不甘做了,嫁出去才是目的,因此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应对着父辈男人的黑手,左右为难;她们也渴望爱情,叹岁月无情,她们掂量不清未婚男人为什么就不会佯装穷追猛打,给不了她大姑娘时的矜持;她们学识不浅,脑子如面子般受用,恨知难而退的男人窝囊,其实男人的面子大于妻子,宁要面子不要妻子;她们头颅虽昂,面对日益强大的女同事,却承受着新陈代谢的职场压力。毫不讳言,她们是很优秀的人,但在婚嫁的赛跑中,却比不上优秀的女人。
  在内地,“剩女”似乎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因为数百年来重男轻女的传统已经导致性别失衡。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达到结婚年龄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每5名男性中就有1人难以找到配偶。
  可是,加入“剩女”俱乐部的女性却越来越多,去年的金融危机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因为“养得起”老婆的男性变少了。
  小钟说:“我很在意别人称我为‘剩女’。我并不是自己决定单身的。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谈婚论嫁的好男人,但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
  小钟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可对“白马王子”的期望也很高:“他得是城里人,年纪比我大,文化程度比我高,至少是硕士,身高不低于一米七五,经济条件要好,月收入过万,身体健康,有绅士风度。”
  她说:“这几年,父母越来越担心我的婚事,给我介绍了几个对象,但没一个合适的。在老人看来,女人过了三十还不结婚就有悖传统。”
  中山大学从事女性研究的陆教授说,这么高的择偶标准是“剩女”存在的一个普遍原因。
  陆教授说:“与上一代相比,现代社会为中国女性提供了与男性同等的接受教育和经济独立的机会。但她们仍然信奉中国的传统婚姻观,认力丈夫在每个方面都应该比妻子强。”
  她说:“西方人更关注婚姻的幸福,而中国女性在择偶时会给自己定下许多条条框框:必须土我高,年纪比我大,比我更健康、更有钱。”
  全国妇联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内地有41%左右的单身女性担心自己嫁不出去,而担心自己娶不到老婆的男性只占8.1%。
  大约四成女性坦言自己的择偶标准很高,超过44%的女性坚持不降低自己的择偶标准。
  随着这些女性的年纪越来越大,符合她们要求的男性也越来越少。
  不断飙升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也加剧了“剩女”内困境,导致全国各地出现越来越多的“剩女”。
  22岁的大学毕业生邓丽婷(音)说:“我找老公要考虑物质条件和门当户对,而不只是情投意合。男方必须有房,我认识的女性都是这样认为的。”
  中国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认为一个家庭必须“拥有”自己的房子,租住的房子不能带来同样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小邓透露,为了寻找有房的对象,她从大学毕业开始就忙着相亲。她说:“据我所知,所有年轻女性都是如此。我们都知道,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找一个好男人结婚有多难。”

  前不久一个周二的晚上,深圳市37岁的贸易经理钟文珊(音)正躺在沙发上看一个热门电视节目。当节目主持人说35岁以上的单身女性是“齐天大剩”时,她气得浑身发抖,又有些自怨自艾。
“齐天大圣”本来是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封号,可现在中国人却用它来称呼“剩女”——大龄单身女性。因为在普通话中,“圣”和“剩”的发音相同。
  主持人的话让小钟很受伤,但受伤的并不止她一个。“剩女”已经成为中国内地、特别是城市里一个热门话题。统计数据显示,北京有50万名年龄在25岁至50岁之间的单身女性,上海则达到100万。
  -------------------------------
 她们掂量不清未婚男人为什么就不会佯装穷追猛打,给不了她大姑娘时的矜持;  
  ======================
  剩女的心态就是这样
   上学那会,追者成排,
   架子摆摆,矜持卖卖,
   自我感觉,实在不赖,
   一心等待,王子来爱,
   有米有派,还要够帅,
   不知何时,形势变坏,
   八零凶猛,时不我待,
   迫不得已,挥泪甩卖,
   虽有不甘,实属无奈,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剩女自造,琼瑶毒害。

     (引用扎西德勒剩女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