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词与物的掐架

法律语言与通俗用语之间的差别促进了法律的职业化,使得法律人垄断了法律的解释权。经常听人说学法律的要讲法言法语,可是我觉的更重要的并且更难掌握的是把法言法语转化成通俗用语。语言文字是用来描述生活事实的,离开了生活事实的语言文字有什么意义呢?当我们阅读这样的文字的时候,感觉就像进入迷宫,不知道作者说了些什么,无非就是脱离了物的词语堆砌而成的码字。        其实,何止法律如此?哲学更是如此。我讨厌形而上学的方法,因为这容易使人陷入教条主义的泥潭。赵括纸上谈兵,长平之战被秦军全歼;词与物之间,要靠人的理解获得同一,只有那些聪明的想事的人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这些人多数是实用主义者。这可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对同一个词(其实也就是物,事情),聪明的人和不聪明的人的理解能力可能就不相同,那么究竟谁说了算?是聪明的人(也就是精英),还是不聪明的人(也就是平民)呢?必须造出一套程序,作为形成决策的方法。有人说通过民主,结果必然平民取胜。有人说通过独裁,结果可能是精英取胜。还记得毛泽东说过马克思加上秦始皇就可以治理好国家,现在想来,无非就是独裁加民主嘛,问题是对谁独裁,对谁民主?毛泽东的选择是对精英独裁,对平民民主,所谓精英,就是官员,知识分子,所谓平民,就是工人,农民。辩证的看,反对官员独裁就是对平民民主,支持平民民主就是反对官员独裁。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甚至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不娇生惯养甚至打压精英,则国家的内耗肯定会减少,老百姓就都不去做精英,甚至会把精英当作敌人防范甚至监督。其实老子的道德经是一种治国的方略,尽管毛泽东认为这是一部兵书,可是它却不经意间按着老子的教导行事。我们常说曹操是奸雄,其实那是因为多数人看不到《三国演义》背后所暗藏的真实逻辑与曹操的伟大。毛泽东也是如此,他的伟大不会随着知识分子的非毛化而消失。
      有的时候,我们会很轻易的误解一个人,那是因为我们自己站的不够高受了别人的误导而轻信谣言。或许在经历了很多的磨难之后,我们会想起袁可嘉先生的那首诗歌:面对你我觉得下坠的空虚/像狂士在佛像面前失去自信/书名人名如残叶掠空而去/见了你才恍然于根本的根本。从而认识到一些人的伟大以及另一些人的渺小。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