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117850
- 精华
- 51
- 积分
- 42319
- 智慧
- 20273
- V 币
- 98161
- 贡献
- 0
- 金豆
- 59709
- MV号码
- 2716677
- 注册时间
- 2008-8-7
- 最后登录
- 2011-7-30
|
楼主
发表于 2009-2-13 16:17
| 只看该作者
爱情,像一个传说
2006年某天,在中学班级的QQ群里,一位新加入的女同学说自己将在武汉举行婚礼。看到那个已经7年杳无音讯的名字,易光斌“心里一颤”,她正是他在高中时喜欢的女孩。
看到消息的同学,几乎都踊跃表达了祝福,易光斌则始终沉默,他只是当晚在日志里写道:“她的婚礼上,我送上什么呢?看这窗外淡淡的月光,我想应该是由自己手写的‘百年好合’吧,还有那阕《雨霖铃》。”
只不过,他的那阕《雨霖铃》,开篇应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淡云……”他常通过改柳永的词,来惦念女孩的姓名。
这些年,他很少回家。尽管路过家乡小镇的高速公路在2008年竣工后,从市里到镇上,只需20多分钟的车程,再加上上山下山步行回家,用时也不过50分钟。但在过去的一年里,他只回过两次家,一次是父亲60大寿,一次是去年腊月二十八回家过年。
“不是不想回,而是30岁了还一事无成,一回到家感觉有些事情不好面对。”他说,他害怕看到父母无奈的眼神,看到那两张写满沧桑的脸。他知道,在农村,一个男人到了30岁还不结婚,父母将会面临着怎样的现实压力和心理负担。
然而他的父母不知道,他们的小儿子曾在2001年给青梅竹马18年的女孩,写过长达26页的情书,但女孩在2004年嫁到了深圳。女孩出嫁的第二年春节,女孩的母亲把易光斌叫到家中吃饭,拿出女孩抱着孩子的照片,似乎在暗示他,“断了这分相思吧”。
一场大醉之后,他只是在日记里写道:“也许,在一切美丽的喜剧面前我都只能是一个落寞的看客。……也许,作为生在农村又奋斗在城市的我们这些大多数曾经的‘边缘人’,先天地都背负着浓浓的悲剧色彩,‘青梅竹马’在更多的时候只能是一种传说,自己放在自己心底的传说!”
他在2002年一见钟情的女孩,则早在2003年去了上海。
只有他依旧留在十堰,并且最终他根本没有勇气参加女同学在武汉的婚礼。
虽然没能送出那阕《雨霖铃》,但婚礼的消息,却直接刺激了几个月后他的“3050计划”的出台。
“况,既以书生自度,则多情一如古之前贤,如司马相如、萧史、东坡居士、秦观、钱谦益之辈,爱才好色、风拂面而情泪流自是本性;奈何,佳人爱财胜于才多矣,而以书生自见爱才好色也须财撑,非如是,风花雪月何论?随风落泪恐以难称风流,倒似下流而已矣。”在“计划”开篇部分,他如此解释自己的动因。
只是从益阳返回十堰之后,这份“计划”对易光斌来说,多少已快成泡影。
这时,在QQ群里,10年聚会的计划,早已被春节期间聚会的计划替代。各种提议和方案,讨论得热火朝天。易光斌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沉默。
他告诉我,他心里总回响着1999年时看到的一首歌,歌名叫《不要因为坎坷走向平凡》。他曾拿着词曲,专门找到儿时的伙伴,让他唱给自己听。
也是在1999年,他给班里一位被他视作“蓝颜知己”的同乡女孩,写过一封长达18页的信倾诉自己的梦想和苦恼。10年之后的今天,女同学正在北大读研究生,在她看来,“他太理想化了,但他所置身的城市,根本装不下他的那些梦想”。
“总想突围,总想找回自己昨天失去的梦。只是现在偶尔会有一点点困惑,不经意间会从心底掠过。”他说,这是他前29年所不曾有过的。他吸了最后一口烟,摁灭烟头,我们起身离开他住的地方,前往聚会的酒店,与一群群刚刚迈过30岁门槛的同学见面。
他把自己租的房子称作“住的地方”,从不称作“家”。其实,我很想告诉他,我在北京也是这么称呼的。我还想告诉他,我的亲人一直为我能否在北京“三十而立”而提心吊胆,毕竟,在我干爹看来,我虽然清华硕士毕业,但一年的收入“还不如县城里一个搞装修的木匠”,他们的担心,正一年比一年强烈。
在酒店等人时,易光斌把电视调到我们童年时经常一起看的电视剧《西游记》,看到电视里孙悟空与群妖大战,他“咯咯”地笑了。
这笑声,让我想起了那个绰号叫“孙悟空”的孩子。只是谁也不曾料到,这“咯咯”的笑声,竟已隔着20多年的岁月,是在我们的而立之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