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117850
- 精华
- 51
- 积分
- 42319
- 智慧
- 20273
- V 币
- 98161
- 贡献
- 0
- 金豆
- 59709
- MV号码
- 2716677
- 注册时间
- 2008-8-7
- 最后登录
- 2011-7-30
|
楼主
发表于 2009-2-13 16:10
| 只看该作者
透析“赵本山文化”现象作者:彼岸
所谓的“赵本山文化”现象,就是以赵本山为首的一批当代中国文化界的艺人,以模仿和效法赵本山的舞台表演形式,突出赵本山的形体、语言表现特征的群体趋同现象。毫无疑问,“赵本山文化”现象,绝不是什么表演艺术的创新和突破,更不是什么先进文化的代表,而是在改革开放所营造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孕育出的一出“怪胎”。“赵本山文化”,作为中国社会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地点和特定的条件下发生的一种特殊的现象,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处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道德方面的一种倾向和状况。
如果说,赵本山的表演算得上是一种艺术形式,那么,它就绝不是什么“阳春白雪”,而且连“下里巴人”都勉为其难。正像社会上一致认同的那样,赵本山舞台表现的看家本领(即突出特点),就是以丑陋、滑稽的肢体动作和怪样的面部表情,再配以内容平淡庸俗、形式奇特大胆的语言表述,来形成和达到他怪僻乖戾的艺术风格和哗众取宠的喜剧效果。作为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喜剧,尽管它具有能够产生滑稽和幽默效果的多种艺术表现方法、手段和类型,但是,从艺术的纯洁性和高雅性上来讲,它绝不允许和接受,那种既缺少文化修养又没有专业艺术造诣的低级媚俗之作,以“自然”、“纯朴”和“贴近生活”的名义,混迹于神圣的精神文化殿堂。
喜剧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类型。在喜剧中,主人公通常以滑稽、幽默和对旁人无伤害以及不良影响的丑陋、乖僻,来表现生活中的或丑、或美、或悲的一面。一般说来,讽刺喜剧以社会生活中的否定事物为对象;欢乐喜剧则强调人的价值,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正喜剧从表现生活的否定方面来展现生活中的肯定方面,“笑”不再用来针砭人性的恶习、缺点和卑下,而主要用来歌颂人性的美德、才智和自信;荒诞喜剧则把人生最深层的苦难与接近死亡的扭曲,送进颠倒的喜剧王国;而闹剧一般属于粗俗喜剧之列,即通过逗乐的举动和蠢笨的戏谑而引人发笑,它缺少深刻严肃的旨趣意蕴。对照与此,赵本山的喜剧应归属于“闹剧”中的一种,它以看似滑稽、怪诞和幽默而实为“媚俗”、“恶搞”和“恶作剧”的自我作践式戏耍,来刻画和反映现实中的人物和事件,展现生活当中既不美好也不丑陋而是“实用的”所作所为现象。通过这种具有浓烈“实用主义”色彩的表演,能够把历史封存于人们记忆中的经典的庄严、庄重、崇高、神圣和伟大等精神文化信念,从头脑中彻底地清除干净(即起到“洗脑”的作用),从而使人们在获得积存于心中已久的“思想负担”一旦被瞬时卸载之后,而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这种根植于人类生理结构和深层意识中的心理反应现象,却鬼使神差地被这个出身于农民的“小品王”,给意外地发现了、抓住了、琢磨透了和娴熟地掌握了,因此,他能够得心应手地利用人性的这种“致命”的弱点,把亿万观众玩弄于股掌之上和控制于一时之间,使任何一个看了赵本山表演的人(观众),不想笑也得笑,不想鼓掌也得鼓掌,何去何从,已经完全由不得你自己了。赵本山有了这把能够“洞悉人性”的金钥匙,就可以打开任何一扇被社会所封闭的“宝藏”大门。不是么,自赵本山在中央电视台“露脸”成名之后,一路春风得意,世人所垂涎欲滴的功、名、利、禄都被他占全了。所以,赵本山应当感谢这个崇尚功、名、利、禄的伟大时代,是这个伟大的功利时代造就了名、利双收的不同凡响的赵本山!
如果认为“赵本山文化”现象,仅仅是停留在以形体上的滑稽造型和荒诞的“搞怪”动作,再辅以语言上的“爆料设计”和诙谐戏谑,来迎合大众的低级趣味并达到“逗乐”的目的,那么,就大错而特错了。因为在这些貌似“平常”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极不易为一般人所识破和觉察的阴暗心理动机,即借助于经过“嫁接”和“整容处理”后的语言对白,来表达、释放和发泄隐藏于其中的诅咒、憎恨和恶毒攻击之意。这种“暗中放箭”行为的背后,是那些处在社会底层的受压迫者,在统治阶级的层层重压下即在由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共同交织造成的社会罗网中,把那被践踏扭曲的人格和被畸变压抑的人性欲望,以“奇特喷射”的形式进行表现、释放和发泄的行为和行动。君不见,那句“感谢你八辈儿祖宗”和“要不,让他老爷来跟你说说”等类型的台词,除在形式上能够产生一点“逗乐”的效果以外,在本质上还蓄意潜藏了一种“恶毒”的攻击意向。这种“恶毒”的攻击意向,就是那些被欺凌和压迫的弱势群体,明面上不敢对社会的“权力阶级”和“强势群体”表现出敌对和不满,而在暗地里却早已经积聚起了强烈的攻击情绪和报复心理的准备。因此,一边是由社会的统治阶级和强势集团,披着各种阳光外衣所蓄意制造的剥削、压迫、奴役和虐待的禽兽行径,另一边是由社会的被统治阶级和弱势群体,所被迫聚积起来的隐藏于各种表现形式之下的反剥削、反压迫、反虐待和反奴役的敌对情绪,二者在赵本山的作品(小品)和表现艺术当中,都同时找到了进行“释放”和“发泄”的缺口,以至使两大敌对的社会人群,在观赏这类的艺术表演的时候,都能够迅速找到(对号入座)为各自心中所暗暗认同的真实存在和客观事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