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等七部委正组织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以遏制网上低俗之风蔓延,进一步净化网络文化环境。这次清理整治网上低俗内容主要包括:
1、直接暴露和描写人体性部位的内容;
2、表现或隐晦表现性行为、具有挑逗性或者侮辱性的内容;
3、以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的语言描述性行为、性过程、性方式的内容;
4、全身或者隐私部位未着衣物,仅用肢体掩盖隐私部位的内容;
5、带有侵犯个人隐私性质的走光、偷拍、漏点等内容;
6、以庸俗和挑逗性标题吸引点击的内容;
7、相关部门禁止传播的色情和有伤社会风化的文字、音视频内容,包括一些电影的删节片段;
8、传播一夜情、换妻、性虐待等的有害信息;
9、情色动漫;
10、宣扬暴力、恶意谩骂、侮辱他人等的内容;
11、非法性药品广告和性病治疗广告等相关内容;
12、恶意传播侵害他人隐私的内容;
13、推介淫秽色情网站和网上低俗信息的链接、图片、文字等内容。
这就是七部委对“低俗”的明确界定。显然,七部委整治的是这些以“性”为看点的垃圾文化。
近年来,一些互联网站上的这些垃圾文化泛滥成灾,以至于很多人对此麻木了。也许,对成年人来说没有什么可怕的。但是我们很难想象,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的少年会形成什么样的道德价值?中国有句成语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在的孩子上网的时间多,自然就接触这样的内容多。他们或许会形成错觉:网站上如此,是社会所允许的。长期下去,其道德观就自然改变。对于网站来说,可以不追求崇高,但是不能够淡化社会责任,诋毁中华民族赖以传承的良好道德。 据说很多网站是为了提高点击率。但凡事都应该讲原则、讲分寸,不能够自己以为什么东西能够引起轰动效应,能够抓住眼球,就全然不顾社会的道德价值取向,全然无视网页面前有求知的少年,有纯洁的孩子。 不可否认,随着时代的进步,国人的道德观念也正在变化,开放逐渐取代了封闭。人们不再谈性色变,对学生也开始了性教育,这是值得肯定的现象。但是,当性处处可见,并且,只有性本身,没有任何的道德约束,毫无疑问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现在的一些初中生,将涉及两性的话题当作取乐手段,一些学生写日记把“兴趣”写成“性趣”。长此以往,性将成为很随意的事情,责任被消融。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将在不知不觉中被侵蚀和改变。毕竟,对家庭和孩子的责任是中西民族的重要区别,而这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有力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