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灾区心理危机爆发!质疑现在的所谓公益!

最近看到许多令人心寒的新闻,震区老实的木匠杀妻后自杀,抗震中坚强的干部在震后重建中抵不住心理压力自杀……连国家都热切的关注此事,安排大量的专家帮助灾区的同胞进行心理重建的工作。
[url=][/url]
不禁让我联想到很多,当初在大批明星和社会人士奔赴灾区、大行公益的时候,杨澜关于接触灾区儿童“十不要”的一席话,颇感欣慰。这“十不要”体现了杨澜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她的善良和智慧,更说出了很多人没有做到的事情。
[url=][/url]
杨澜说,当你与灾区孩子们在一起时,不要做的十件事是:
    1、不要欺骗(如孩子父母已经双亡,还是骗他);
    2、不要承诺他做不到的事(我一定帮你找到你的父母);
    3、不要强迫他回忆或说话(不要说“没有关系,你说啊”);
    4、不要粗暴地“干预”他的情绪,如“不要哭了”、“要勇敢”、“哭吧!”等,他有自己发出情绪的方式;
    5、不要表现出他很可怜,需要被同情的样子;
    6、不要试图取代他的父母,不说“没关系,我们都爱你”,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背叛了自己的父母;
    7、不要过度的给予,有可能造成依赖、迁怒或感觉被施舍,会把愤怒发泄到别人身上;
    8、不要以为自己是救世主,不要以为只有自己能帮助他,让他先找到康复的方法,启动每个人自我疗伤的能力;
    9、不要造成他们的内疚(幸存者综合征——为什么我的同学都死了)、不要说“你已经很幸运啦!”“你已经比别人好多了!”;
10、不要对他所经历过的事情充满好奇,即使我们很爱这个孩子,我们还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这是二度伤害。
[url=][/url]
这些你都曾想到过么?当你觉得公益其实很简单的时候,你觉得公益就是一个概念,我简简单单就可以做好的时候,是不是已经忽略了你的行为会给被帮助的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url=][/url]
拿现在大张旗鼓的“多背一公斤”的概念(在“自造影响力”活动中偶然看到的),在他们眼里,做公益就是在旅游的时候“随手”而为的事情,多带点儿行李,到时候分给孩子们一些。孩子们欢欣鼓舞,或者满是感激的神情让他们多么的满足啊,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以一个富足得可以没事儿把探访当观光、把倾心的公益当随手“丢”行李的施舍者的姿态,收获你心理“公益”的满足的时候,对孩子们心理会产生怎样的伤害??

这就是我的质疑,也是我的提醒,不论是对灾区还是对贫困的山区,尤其是对待孩子,你要想到,你的行为可能关系到他们的一生!!!公益不是施舍,更不是表演,是要用心去做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