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婚姻之外那些爱与性

:婚姻之外那些爱与性

  世界上有好些人是故意把爱与性放置于婚姻之外。

  这样做的人,其动机大致可分为三种。

  有的人是因为尝试过婚姻的苦味,不愿再踏进婚姻之门。

  另外一些人是因为有先见之明,知道婚姻不适合自己,于是绕道婚姻之外而行。

  更有少数的人,幸遇到一生至爱的人,但同时了解到,自己所至爱的人是不愿意受到婚姻的束缚,视婚姻为枷锁。若要用婚姻的枷锁把他捕捉起来,他会振翼飞走。于是为了把至爱的人留在身边,就采取南辕北辙的爱的方式,给予他最大的自由,让他觉得他的逗留是甘心情愿的,而不是受到强迫、哀求、要挟的。

  在此文中,集中讨论那些故意把爱与性放置于婚姻之外的爱情。

  自愿选择没有婚姻的爱与性的人往往是女人,性格很坚强的女人。她们的爱的动机其实是相当伟大的。但与单纯直率的如火如荼的恋爱相比,这种爱情的本质就复杂多了,是多种性质不同的爱的混合;男女双方的爱的深度不一致,一方的爱比另一方的更深;其间的性欲爱恋也不会达到如火如荼的热度。

  要具体了解这种很特别的爱的内涵,必须用实例来体验。所以在这里选择两个实例,把它们分称为:无条件的爱和平行的爱。

  无条件的爱

  好莱坞的著名女演员凯瑟琳·赫本,不是一个美人,也不是一个性感肉弹,但她有的是天才、智慧、勇气和坚强的性格,曾经四度荣获好莱坞金像奖。她把自己的事业成功归功于她的出身背景。

  由于她出身于一个有高深教育背景的富裕家庭,背后有万贯家财支持她,使她能够不用为钱而低头,不用听任别人的摆布;她胆敢对制片商苛求好的剧本,对不适合她的角色说一个“不”字。

  凯瑟琳在爱情方面也是这一贯作风。她不结婚,只有拾得起、放得下的情人,把全副心血放在追求事业之上。

  可是,到了她33岁的那一年,一切都改变了。在那一年她跟性格男明星斯宾塞·崔士(1900-1967)在一部电影里搭档做男女主角。在此后的25年,她和斯宾塞不但是银幕上的老搭档,而且在私生活里也是一对忠心、恩爱的情人。

  在他们25年无婚姻的爱情中,凯瑟琳以无条件的爱去爱斯宾塞。

  斯宾塞是一个已婚的男人,而且是一个婚姻观念保守的天主教徒,他只愿意跟他的妻子分居,但不愿意正式离婚。凯瑟琳不但不强迫斯宾塞离婚,而且不要求同居。她买下斯宾塞的屋子隔壁的那栋房子,一对情人隔邻而居。因为思想极为独立的凯瑟琳认为,若要保存他们的爱情的纯真和持久性,两人之间绝对不可有钱的拖累,也不可太过于侵犯对方的私人生活。至于生小孩子这回事情,她也认为是多余的。

  

  现在,且让我们深入分析这段不但伟大,而且极为独特的爱情。

  在当年的好莱坞,斯宾塞是众所周知的沙文主义男人,他在遇到凯瑟琳之前,曾经明言,他最讨厌的是喜欢穿长裤、像男人似的女子;而凯瑟琳正好是一个男性化打扮的女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俗不赞成女人穿男装长裤,但不为世俗束缚的凯瑟琳在日常生活中偏爱穿长裤,动作举止也缺女性味。

  当斯宾塞第一次和凯瑟琳见面的时候,他对她的第一个印象并不好。他转过身来,对身边的另一个男人低声说:“这个女人的指甲好脏!”

  那么,斯宾塞为何会爱上一个与他的理想女性形象相反的女人,而且爱情能够持续25年之久而不破裂。

  斯宾塞对凯瑟琳的爱是日久生情、志同道合,甚至是带有依赖性的爱。

  像凯瑟琳这样一个性格独立、富有才华、事业成功的女子竟然能对他事事顺从,处处为他着想,不批评他,不改变他,只讨好他和崇拜他。这样的爱对他的沙文主义的男性自尊心是一剂谄媚的补药。

  凯瑟琳跟他在银幕上合作,并没有抢去他的风头,压倒他的锋芒,反而把他的内在的天才召唤出来。所以他们的合作没有变成恶性的竞争,而是两个人的演技交相辉映,双方都获得自我丰富感,故此对他们的爱情有良性的帮助。

  最重要的是,凯瑟琳并没有要求在他们的爱情四周筑上一道婚姻藩篱。这样,斯宾塞觉得自己是一个自由身,但他却能尽情享受一个有才有智的女人的无条件、无要求、只奉承、只给予的爱。这是一个很舒服、很满意的生存境域。久而久之,他对凯瑟琳的爱产生依赖性,跟长期服用安眠药而上瘾差不多。

  对这段被好莱坞美称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爱情之一的恋爱,可以下这么一个总评语:在这段没有婚姻的爱里,当然是爱与性并有,但爱的成分比性的成分为重;而且是,女的对男的爱比男的对女的爱要深切得多。

  平行线的爱

  这个爱情故事的女主角把她那段极为不平凡的婚外情自称为“平行的爱”。

  她还对平行的爱下了大致如此的定义:平行的爱是两个互相爱恋的情人,像两个独立的个体,平行地往前移动,他们之间有真挚的友谊,深切的了解,两人能分享世间一切的美好事物;但情人之间没有占有对方的欲望。两条平行线不受到金银财物的横切,也没有家事家务的交叉。

  这个爱情故事值得我们体会一下。

  爱情故事的女主角是嘉伦·璧森(1885-1962)。她是丹麦的一双文学国宝之一(安徒生是另外的一位)。可是,嘉伦·璧森是在她50岁之后才成为作家,她的文学作品均是先用英文写,先在美国出版,然后从大西洋的彼岸再回到丹麦来。她那些文体美丽,内容富有想像力、神秘感和人生智慧的作品已被永远保存在国际文学宝库中,成为后世国际学者研究的一门科目。

  她在非洲找到她一生最好的爱情,发生的时间是在她结婚之后和成为作家之前。

  她28岁那年,跟一位瑞典的男爵结婚,但婚姻是没有爱情的。她爱的本是男爵的孪生兄弟,但她所爱的那个对她感情漠然,她不爱的那个倒是愿意跟她结婚,两人移民到非洲去种植咖啡。

  于是,嘉伦在1913年到了非洲。她用她自己家庭的财产在非洲东部(今天的肯尼亚)买了一个咖啡园,但她的男爵丈夫很快地便对经营咖啡园失去兴趣,改行做狩猎导游,带领那些专程到非洲来打猎的富有白种人去狩猎狮子、豹子、大象等野兽,只偶然回咖啡园小住;而且他在外面有很多的女人,包括当地的黑种土女和他狩猎顾客的太太们。

  嘉伦对她丈夫在外面的放荡不羁的性生活似乎并不在意。丈夫给了她男爵夫人的名誉和地位,满足了出身平民的嘉伦的虚荣心。但是,这对没有爱、没有共同兴趣的夫妻之间仍然有性的关系,因为嘉伦从她丈夫那里传染上了梅毒,曾返回丹麦医治。但嘉伦没有要求跟丈夫离婚,一对夫妻过着平行线似的生活。嘉伦以男爵夫人的身份独自经营她的咖啡园,她的男爵丈夫在外地流浪狩猎。夫妻两人偶尔才见个面。

  这样,5年的光阴过去了。在这5年中,嘉伦常常听到当地的白种人朋友谈论一位在非洲居住的英国贵族,众人把这位男士亲热地简称为丹尼斯。丹尼斯是一位英国伯爵的儿子,他比嘉伦早一年到达非洲定居,从事生意交易和当狩猎导游。

  丹尼斯长得英俊非凡,身材高高大大,态度幽雅,脸上带着柔情万分的表情。他聪明、多才多艺、能文能武、英勇能干,跟嘉伦的丈夫同被当代人称誉为当年非洲最佳的两个白人狩猎者。在社交上,他谈笑风生、幽默风趣,却又喜欢讥世嘲俗,认识他的人都爱慕和崇拜他。

  在嘉伦33岁那年,她在一个晚餐宴会上首次遇见丹尼斯。嘉伦对这位她久仰大名的英国贵族一见钟情。她觉得她仿佛被爱神的铁锤重重地打了一记似的,爱的火花顿时飞溅,这是她自己对首遇丹尼斯的感受的形容。当时她心里只有一个愿望:能再见到丹尼斯。

  一个月之后,嘉伦在她的咖啡园举行一个打猎宴会。丹尼斯是被邀请的客人之一。宴会后,他独留在嘉伦那里过夜。第二天早晨,嘉伦开车把他送回城里去,两人共进午餐,长谈不休。从这时开始,他们便成为情人。

  在嘉伦的眼中,丹尼斯是她梦寐以求的理想男子。她在写给她家人的信里这样说:“我到了这把年纪,竟然能在一个男人的身上找到我理想的化身,诚然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那么,嘉伦对丹尼斯的吸引力何在?

  丹尼斯是为了逃避英国的贵族上流社会的虚伪、保守的习俗而跑到非洲来寻找无拘无束的自由、广阔的空间、奇异的经验、神秘的风味和冒险。他可能在嘉伦的身上看到这一切的象征。

  丹尼斯不但是一个发誓终生不结婚的男人,而且他害怕别人占有他、依赖他、利用他。在他和嘉伦的爱情中,他一开始便立下原则性的规定:“把伤感的小曲改变成快乐的调子;我不是为了给予同情而来;我是为了取得欢乐而来。我每次来相会一定是出于自愿的。”

  在他们这段持续了13年的爱情中,嘉伦是绝对遵守情人立下的原则的。丹尼斯并不是和嘉伦亲亲热热地长期共居一室;他在嘉伦的生命中进进出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他每次来看嘉伦,只逗留一两个星期,便又出发去做游猎远征,不然便是返回欧洲,一去便是数月半载。等到他们相恋5年之后,他才把他的杂物和书本搬到嘉伦的咖啡园,但也不能算是同居。他只是把嘉伦的家当做外出远征的基地,去留不定,离开的时间长,逗留的时间短。

  每次丹尼斯走了以后,嘉伦便堕进忧郁的深渊,几天不起床。然后她会整理情绪,在咖啡园耕作完毕后,在晚上绘画,编造类似一千零一夜的神异故事,等待情人回来的时候,跟情人讨论她的画,把故事讲给情人听。

  丹尼斯是嘉伦的生命的中心点,快乐的源头。然而,她不让丹尼斯晓得,她是如此的深恋着他。丹尼斯最怕感情的束缚,这是嘉伦了解得很清楚的。

  她私下里对她的家人说:“能跟丹尼斯共度一个星期,付出任何的代价都是值得的……我的生活可能是寂寞和寒冷,但绝对不是狭窄和关闭着的。”于是,她毫无怨言地在咖啡园里等待、等待,等待情人再来。



  当一对情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享受有点像喝饮一碗精华浓缩的清汤那样。他们一起欣赏丹尼斯带回来的书本和古典音乐唱片;夜间在室里燃灯谈个通宵,嘉伦盘腿坐在火炉前,用低沉的声音口述她新撰的神异故事,把丹尼斯带到一个不存在于现实的神秘领域;白天他们骑马外出狩猎;黄昏的时候,他们坐在那个被他们选择为两人将来的墓地的山头,一边欣赏落日,一边吟诵德文诗。



  在恋爱的13年中,把他们一共相处的时间加起来,总数可能只不过两三年左右。丹尼斯可能在别的地方,在别的女人那里找到更令他满足的性;但是,要获得思想的沟通、兴趣的相投、彼此的欣赏、心灵的享受、精神的刺激,他非要到嘉伦的身边不可。

  在他们恋爱的最后一年,丹尼斯从英国买了一架飞机回来。他对嘉伦说:飞机是特别为她而买的,因为他要让她从空中俯瞰非洲大地。

  嘉伦认为,飞行是很适合丹尼斯的,因为丹尼斯的性格有很多空气的成分。他宛如空中的精灵,虽然有的时候无情,但与地上一切的事物相比,他是那么的纯洁、透明、诚实、坦白。这也是嘉伦深爱丹尼斯的最大原因。

  当他们的爱情达到终点的时候,嘉伦失去她飞翔的平衡。那时,她的咖啡园面临破产的危机,可能要被迫拍卖。她向丹尼斯请求经济上的帮忙,但后者漠然不关心,让他的律师出面拒绝。嘉伦在经济困难的压力之下,心情忧郁,常向丹尼斯诉苦、埋怨。这一来,丹尼斯认为嘉伦背负了他们的爱情原则:“我不是为了给予同情而来,我是为了取得欢乐而来。”于是,他开始从爱情中退出,摆脱嘉伦抛在他身上的苦涩的感情罗网。

  在两人相处的最后一个晚上,他们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一对老情人把13年的平行线之爱一刀两断。

  第二天,丹尼斯驾着他的飞机,往长空飞去。飞机突然失事,他当场丧命。他的遗体埋葬在嘉伦的咖啡园的山头上,就是那块他们在爱情快乐的日子里预先选择好的墓地。

  这对像鸟儿那样平行而飞的情人,在不受任何枷锁约束之下,才能比翼而飞;一旦稍有羁绊,爱情便立时从天上坠下来,一命呜呼。

  ……

  嘉伦失去了她的情人、失去了她的咖啡园,把过去的自己,在精神上埋葬在了非洲。她回到丹麦,在短短数年之内,成为当时欧美文坛上的名作家。她从来没有回去看过丹尼斯在非洲的坟墓,从来不在文章里悲伤地追念她的老情人,但在她许多的故事里,老情人的影子隐约可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