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温家宝撰文: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重大问题

温家宝撰文: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重大问题

  经济形势: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高位回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形势不利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可能还会加重。
  粮食安全:13亿人口的国家,如果粮食和农业出了问题,谁也帮不了我们。寄希望于大量进口粮食,既不现实也存在极大风险。
  农村改革:对土地入股、长期租赁等形式更要慎重。因为经济发展是有波动的,很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就业是不稳定的,只要承包地还在,即便农民失业回乡,生活也有最基本的保障。
  区域发展:支持中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矿产资源枯竭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政策,一定要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与时俱进地逐步完善。
  环境保护:今天的人们,只要还有一点长远眼光,还在为子孙后代的福祉考虑,就必须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食品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需要常抓不懈、不可有丝毫放松的重大民生问题。

  科学发展观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引导到科学发展轨道上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开放兼容与自主创新结合,时代精神与文化传统结合的全方位发展。我们必须从国际和国内大局出发,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感和自觉性,着力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难题,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始终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是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是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是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近几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最显著的是,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了大的起落。2003至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平稳程度高的最好时期之一。
  我们始终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按照这一目标要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切实防止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一是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努力提高调控的有效性。我们既注重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适时适度进行调整。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履行政府调节经济的职能,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有效克服市场缺陷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冲击。二是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努力提高调控的针对性。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全局的倾向性、关键性问题。针对粮食减产、农业基础薄弱的问题,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了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针对投资增长过快、货币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严格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合理调控货币总量,多次调整出口退税率和关税税率,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使"三过"问题得到缓解。针对结构性、输入性的物价上涨问题,采取增加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下降,通胀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三是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努力提高调控的灵活性。既合理控制总量,又积极调整结构。一方面,坚决抑制投资需求膨胀,遏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另一方面,不断加强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大对农业发展、节能减排、自主创新、改善民生、中西部地区发展和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自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从2003年到2007年的5年间,国民经济持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群众实惠增多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分析形势,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关税、利率等多种手段,果断推出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密不可分。
  我国经济实现了30年的快速增长,实属不易。要把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长期保持下去,更为艰难。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今年是近几年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明显减速,整个形势还在进一步恶化。国际油价虽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波动,通胀压力还不小。这些不利因素对我国的影响已经并会继续显现,对此要有充分的估计。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也不少。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煤电油运供应紧张,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明显回落,股市、房市波动较大,财政减收增支压力增加。近期我们对宏观经济政策及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今后几个月,还要密切观察和有效应对形势变化,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明年打好基础。我们不但要看到今年和明年,还要看得更长远一些,要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促进国民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从宏观上看,必须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把握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平衡点。前几年我国经济增长较快、物价水平较低,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从国际经验看,长期保持高增长、低通胀是很困难的。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高位回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形势不利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可能还会加重。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要把物价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难度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形势变化,适时适度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把握好发展经济与控制物价两者平衡点,防止顾此失彼。必须清醒地看到,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业、财政收入、社会发展都会出现困难,民生问题难以改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就会增多。在当前国际金融经济动荡的形势下,要把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危害性,任何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
  第二,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我国经济运行中总量矛盾始终与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虽然总需求比较旺,但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逐年下滑,居民消费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消费、农村消费增长较慢。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于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防止经济下滑尤为重要。从中长期看,扩大消费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这是我国的优势,也是抵御外部冲击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统筹解决影响即期消费的体制性问题,减轻和消除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三,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大幅增加,这是我国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结果。保持必要的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对于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和抗御风险是必需的。但外贸顺差过大、外汇储备过多,也会加剧贸易摩擦,加大金融调控和外汇储备资产经营管理的难度,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和资源利用效率。同时,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需会挤压国内有效需求,增加外部冲击的风险。这是需要努力缓解和避免的。我们必须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国际收支调控体系和机制,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