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长期持有与长期不持有,才是股市正道

长期持有与长期不持有,才是股市正道长期持有是对的,因为在条件成立下,你必须长期持有.
长期不持有也是对的,因为在条件成立下,你必须长期不持有.
以均线为例,大家说的技术派,很多人说没用,其实技术是最基本的,
炒过股不妨认真去看看均线.
均线的价值在于你有一个尺度,在这个尺度上,综合消息面上分析,决定你的持有与不持有.
对于均线分成短中长三种:短5.10.20 中40.60 长120.240
均线的从根本上去理解是,一个股要涨上去那么必须先过5日线再过10日再过20再过40.60.120.240
如果要跌下来,那么肯定也是从5日线开始,再跌破10.20.40.60.120.240
这是必然的规律.
所有均线第一条就是如果是240.120.60.40.20.10.5排列这股肯定是大跌,在这种排列下,你绝对是长期不持有.
反之肯定是大涨.是绝对要持有的.
因此对于短线操作而言,在五日线下以下股是没有任何可持有的理由,只要当它在五日线以上,才有持有可能.

这条出来后马上就有了一个尺度标准,如果你以5日线为标准,那么我们认为叫五日操作法,以五下不入,五上操作为标准.这是最低标准.
如果你以十日线为标准,那么我们叫十日操作法,以十下不入,十以操作为标准.
然后依次叫20.40.60.120.240日操作法.

然后你会发现,每提高一个层次,你的失误可能性和操作次数相应降低.
以240日线操作法为例,你的操作和失误最低,对于大资金来说,赚的钱更多,更稳当.

我认为炒股实际是减少最大失误区间
第一个最大失误区间:那就是240-5日排列,股价在五日以下区间是绝对可以去掉的.
然后再去掉240-10日排列中,10日以下区间.
这二个区间去掉,你可能损失将降低50%以上.

然后根据自己资金和时间,决定以那条线为标准.
以此线为标准后再根据上涨是从5-240涨上去,跌是5-240跌下来的规律.
如果上冲过了20,那么下一目标是30,但如果跌下来破了5.再破10.或者在20直接回来破了5.10那马上斩仓,再等下一过程.

事实上均线理论最根本就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要涨肯定5-10.20.40.60.120.240要跌肯定也是5-10.20.40.60.120
所以形成二个极端就是5.10.20.40.60.120.240从上到下,这就大涨      240.120.60.40.20.10.5从上到下这就是大跌
第一个极端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也是长期持有的,第二极端是最不想看到的,也是长期不持有的.
在这二个极端下,从第一个极端下来开跌,肯定是从5到10.20.40.60.120.240,最后变成第二个极端.
.                          从第二个极端上来开涨,肯定也是从5到10.20.40.60.120,最后变成第二个极端.
事实大多情况是在这二个极端之间的过程.

你所要做的就是根据自身情况,在5-240中选取自己标尺,从5-240之间,选一个,或二个,三个,来制定自己操作区间.
尽可能去提失误,提高成功.

从技术层次来说,主要解决是去掉引起最大损失区间,选取相对可获利区间,再根据相应消息面来确立自己操作.

以大盘为例:我们以20均线日进行操作,20日以下不持有,不卖进,下20日线均线卖出.
从2007.11.2大盘掉到20日以下,当天最低为5777直到20007.12.10重上20日线,最高为5168,那么这天我们机械般进去.这段时间,我们减少损失达近600点.
2007.12.13最次掉到20日以下,我们斩仓出来,点位5047 这次损失100多点.
2007.12.20重上20日线进入.点位最高5050
2008.1.17再下20,最低为5039 损失10几点
一次算到现在,你再算下,如果不按这个原则操作,你损失是多少,可能是50-70%
如果按这个原则机械操作,你的损失是多少,可能只有10-20%
如果你是长期持有为目的,那么你以60-120-240三线中一条进行操作,你会发现你根本没有损失多少,
就是说持有与持有,主要看你自己想持有多久,60天还是120.还是240天,那么马上你自己按自己想持有天数,
定出相应天线均线去进行操作吧,每天只要看看收盘和开盘,当收开盘都低于你的标准时,快走吧.
当收开盘高于你的标准时,进去吧.

一切以一种机械模式,这是最基本最有用的,当然你消息,或技术更高了,就制定更加可靠方法.
比如,熊市中,以高一级为进入,低一级为卖出.就是说以20线买进,以10卖入,你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牛市应以低一级进,高一级卖去.

更有趣的是,牛市以20日线为标准进去,赚的钱更多.熊市以20日线为标准你赔得更少.
当然240日线,你钱越多,你选240日为进入120或60为出,几年中,你发现你炒得轻松,赚得更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