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周小川:我国金融机构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冲击

周小川:我国金融机构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冲击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6日表示,我国金融机构实力普遍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市场流动性总体上还比较充裕,金融体系也是稳健和安全的,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冲击。
  受国务院委托,周小川当日上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的有关情况。
  周小川说,当前,全球性的经济金融调整是长期积累的失衡矛盾最终释放的必然结果,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容低估。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总体经济形势是好的,而且我国金融机构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冲击。
  周小川表示,尤为重要的是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比较充裕的资金和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优势,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
  周小川同时强调,面对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扎实做好应对困难局面的准备。
  他透露说,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实行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既要从根本上稳定物价预期,也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适度调整政策操作,努力维护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继续改进流动性管理 引导货币信贷合理投放
  周小川指出,针对2007年经济出现过热苗头、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的状况,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实施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维护总量平衡。
  他指出,2008年下半年以来,鉴于国内外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金融调控及时增强了灵活性和针对性,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适当调增信贷总量,并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把总量微调与结构优化结合起来,引导新增信贷资源向重点领域和经济薄弱环节倾斜。
  他指出,当前货币信贷增长基本平稳。2008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5.3%。前三季度贷款增加3.5万亿元,同比多增1201亿元。
  在谈到下一步金融宏观调控工作时,周小川表示,将结合国际收支变化情况,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将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在合理水平。制定完善银行体系流动性支持应急预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央行将加强对房地产金融的监测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6日表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加强对房地产金融的监测,改进房地产金融服务。
  周小川提出,将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监测机制,密切跟踪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简化和规范住房贷款制度,理顺住房消费贷款政策。
  他还表示,将引导商业银行科学评估房地产业的风险,在完善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支持房地产业的合理有效信贷需求,促进房地产信贷市场平稳运行。
  周小川表示,将结合地震灾后重建进展情况,制定金融支持政策。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在坚持商业化运作和风险可控原则下,积极满足灾区信贷资金需求。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房重建贷款指导意见,通过机制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户住房重建的有效贷款需求。继续通过支农再贷款增强灾区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研究拓宽优惠利率支农再贷款的使用范围。加大对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票据兑付的政策扶持力度。
  ■看点
  防范短期资本流动
  冲击我国金融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6日表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加强外汇管理,防范短期资本流动冲击我国金融体系。
  周小川提出,将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管理,完善针对不同流出流入渠道的管理措施,防范投机资本大规模流动对经济造成大的冲击。加强对外投资的风险提示及监管,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对外投资体系。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周小川表示,要加强价格杠杆工具调控作用,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合理运用利率等价格型工具实施调控,稳定市场预期。加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更多地发挥市场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积极推动外汇市场发展,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
  未来通胀形势
  有可能出现反复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6日指出,当前,稳定物价工作面临着复杂的局面。当前经济中既存在可能引起物价上涨的成本推动因素,也有物价出现持续回落的可能。总体来看,未来通货膨胀形势有可能出现交替和反复。在政策把握上需要特别谨慎。
  周小川当天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情况的报告时说,当前通胀压力主要来源于成本推动因素。从国际看,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将政策重点从抑通胀转向保增长。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条件下,一旦市场信心有所恢复,国际商品价格就可能重拾涨势。而且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和要素价格出现趋势性上涨的可能仍然存在。从国内看,也存在较强的工资和成本上涨预期。9月份PPI涨幅仍达9.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高达22.9%,有进一步向消费物价传导的压力。
  周小川同时指出,如果全球经济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显著回落,推动CPI和PPI上涨的外部力量也会趋弱。近期,纽约原油期价一路下跌。国际煤价最近一个月内下跌近25%。"这意味着,我国通胀形势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他说,2008年4月份以来,我国CPI逐步回落。9月份食品价格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环比下降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当前物价有下行动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