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鸭舌头和鸭蛋

鸭舌头和鸭蛋       讲一个小故事,或许是我亲身经历的,或许是我朋友经历的,也或许是我道听途说的,说有两个朋友一起吃饭,其中一个点了一盘炒鸭舌,另一个不乐意了,就说:“吃什么鸭舌啊,鸭子嘴里面的东西,恶心死了”,朋友只好说:“那你喜欢吃什么,你来点吧”,那个人就说:“来盘炒鸭蛋吧,我最喜欢吃”。

       这个朋友爱干净,嫌弃鸭子嘴里面的舌头,而却喜欢鸭子屁股里出来的鸭蛋,真是让人大跌眼睛,有点难以理解。

       其实生活中很多这样的故事,很多自以为聪明的人,同时也格外的愚蠢,这话听起来很矛盾,但是是很有道理的,不过懂的这个道理的人恐怕是不十分的多,即使懂的,估计也未必有人会承认自己格外的愚蠢,反而自以为绝顶聪明的人很多,所以很多人自以为是通达聪明,别人都是傻瓜呆子的比比皆是。

       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使用的书面文体,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记载于我们浩瀚的文言文中,然而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导致的民族自卑感,使人们把一切归罪于自己民族文化,文言文也惨遭灭顶之灾,五四以来被西式语法彻底取代。当然我不是复古主义者,也不反对五四运动提出的科学民主思想,但是五四运动中确实对传统文化的变革太大,割裂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致使今天的中国除了专家学者,谁还能毫无障碍的能阅读祖先留下的典籍。在英语成为中国学生的必修课程的同时,一位学者所说的“怕文言文在100年甚至50年后成古董,成为博物馆里的东西”真的可能成为现实。

       中国文化和汉字的独特性造就了文言文,也造就了唐诗宋词,虽然他们都可以译成白话文,但是白话文永远也表达不出那样的美感和意境,阅读白话文翻译出来的古典,让我觉得真如品尝别人嘴里嚼碎的馒头。

       我不赞成我们现在的人全部用文言文来写作,但我也反感那些鄙视自己民族传统文体的人,他们可以很自然的欣赏一篇掺杂乱七八糟英文的白话文,而不能容忍一篇中国人的文章里出现一些自己民族的文体和典故,并将其嘲笑为迂腐和顽固不化的学究!

       新文化运动时期,据说有一次,黄侃在校园里遇到要废除文言文的胡适,当即调侃起来:“胡先生,你口口声声说要推广白话文,我看你未必出于真心!”胡适闻言不解,问道:“黄先生此话怎讲?”黄侃不紧不慢回答道:“如果胡先生你身体力行的话,大名就不应叫‘胡适’,而应改为‘到哪里去’才对啊!”胡适听了,赧然一笑,无言以对。

       古典也好,现代也罢,由于每个人爱好不同,接受的教育也不同,所以审美观念就会有不同,表达方法也就会不一样,希望喜欢吃鸭蛋的朋友不再嘲笑挖苦喜欢吃鸭舌头的朋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