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447
- 精华
- 0
- 积分
- 933
- 智慧
- 438
- V 币
- 10
- 贡献
- 0
- 金豆
- 1314
- MV号码
- 74794
- 注册时间
- 2008-6-3
- 最后登录
- 2009-4-1
|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13:08
| 只看该作者
十七个月前,当美国新世纪房贷公司破产时,没有人能预料到次级债市场所隐藏的危机会给美国金融业带来灭顶之灾;十二个月前,当中国平安开始在公开市场大肆买入富通股票时,几乎所有的经济评论界人士都坚信这一决定是花费了数月时间做深入研究和审慎评估的大手笔买卖,而中国平安也不曾想到它会成为自己的软肋——正是因为它,中国平安首当其冲遭遇了全球金融海啸重重的一击。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华尔街从此陷入惊恐不安的金融危机中,紧接着美林、高盛、摩根陷入困境。十月富通沦陷,成为欧洲金融市场最具震撼性的一个爆炸性新闻——富通的倒掉意味着欧洲也无法躲避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波,多米诺骨牌效应开始迅速向全世界蔓延,全球各国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中。
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通俗的事例来诠释金融危机的形成:张三向李四借了五块钱,王五和赵二麻子以“张三会不会还钱”下了1000万的赌注,PETER和JACK又以“王五和赵二麻子谁会赢”下了50亿的赌注……TOM他们家是开银行的,把整个银行都堵进去了……结果赌注越下越大,最后张三没还钱,危机就发生了。这仅仅是其中一个简单的链条,现实世界将这些链条纵横交错钩织成网状,金融危机因此而变得错综复杂,无所不在。
现在已经没有人再怀疑这是一场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当富通沦陷直接造成中国平安海外投资失利,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波开始波及欧亚大陆这一端的中国,而中国平安也不得不迎接着扑面而来的残酷,坦然面对躲不过去的金融危机。
2007年10月,中国平安开始在公开市场买入富通股票,并逐步增持至4.99%,成为富通的第一大股东——总投资超过2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38.74亿元,资金来源是平安旗下寿险公司的保险资金。根据公告,中国平安之所以开始进行海外投资的尝试和探索,是源于保险业的经营规律和特点,旨在通过全球性的资产配置,改善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久期风险,规避单一经济体经济发展的周期性风险。而之所以选择投资富通,平安当时的考虑是富通系欧洲领先的金融集团,有着良好的公司治理、既往业绩及适合公司需求的分红政策,与公司的保险基金久期较为符合。根据富通的历史业绩,公司以及财务顾问所进行的财务模型测算,该项投资能为平安带来稳定和长期的回报,与平安寿险的长期负债是很好的匹配。同时,该项投资也可以进一步优化平安资产的全球化合理配置。另外,除了获得财务投资的价值外,平安还可以引进、学习其综合金融、资产管理及交叉销售等方面的领先经验和技术,增强平安在本土的整体竞争力。
就中国平安投资富通的初衷而言,似乎无可挑剔之处,况且中国保险业虽然起步不久但日渐竞争激烈,走出去和实现全球化配置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况且彼时富通正在参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和西班牙国际银行的竞购团,以711亿欧元的高比例现金方案击败对手,其中富通出资240亿欧元,可谓风头无双。但是,随着全球性金融风暴日渐肆虐,曾经踌躇满志的平安和富通均未能从系统性风险中幸免——10月6日,中国平安公告根据审慎原则及相关会计政策,公司拟在今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对富通集团股票投资进行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把在公司截至9月30日净资产中体现的约人民币157亿元的市值变动损失,转入利润表中反映。同一天,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明哲在《给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称,回顾对富通的投资,决策程序是合规的、严谨的、理性的,但是此次遇上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风暴,却是始料未及的,“说明我们对全球金融市场风险的认识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下一步,公司将认真汲取这次富通投资受金融风暴影响的教训,更加谨慎对待海外投资。”
应该说,中国平安期冀利用富通的先进技术推出各种人民币的理财产品,做大中国财富管理的市场,无论从任何一种商业逻辑出发都是无可厚非的,只不过一年后全世界都始料不及的国际金融市场风云突变,将交易者当时看似合情合理的精心设计毫不留情面的全部推翻。而在今日中国,投资海外失利的例子并不鲜见,譬如此前的三菱日联集团收购摩根斯坦利,譬如中投30亿美元初始资金投资黑石集团账面浮亏超过60%,又譬如近期媒体爆出的中资以及外资银行QDII几近全军沦陷,最高缩水近70%……等等,不一而足。说到底,投资就是一个判断——中国平安投资富通是一个判断,中小投资者投资中国平安、投资中国股市也是一个判断。中国平安投资富通出现意想不到的失误,缴纳学费高达157亿元;受多重因素影响,中国股市整体估值体系彻底崩溃,沪深两地市场总市值蒸发接近20万亿元,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缴纳的学费又何止157亿元!
这就回到了问题的源头上。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2007年你投资中国股市、投资中国平安获利颇丰,躲过了10月16日股指见顶,躲过了10月24日中国平安股价见顶,躲过了超级大盘股中石油上市、平安再融资……可是,你能躲过四月大小非疯狂出逃、五月“全国哀悼日”期间公募基金砸盘和六月“沪指十连阴”吗?或者有可能你侥幸躲过了,那么,你还能躲过七月维稳行情过后的八月“绿色奥运”、九月金融海啸引爆的银行股大跌吗?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说,你躲过了标志性的“初一”,但是你肯定躲不过系统性的“十五”——因为“十五”不是偶然性的暴跌而是系统性的风险。从大的方面讲,这和中国平安躲不过美国金融危机这个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一样的道理。
有幅调侃性的对联这样写到:“早买早套晚买晚套,新股民入市立马被套;高买高套低买低套,老股民滑头照样套牢。横批:中央一套。”说的就是估值体系崩溃这个系统性的风险。但是,当系统性风险出现时,不加甄别就盲目指责前因,有必要吗?似乎我们也只能将其归因于源头,而源头又是多方原因造成的——投行人员贪婪的本性、衍生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忽视风险、监管的乏力、投资者一味要求高收益、房贷借款人临阵脱逃……等等。
毫无疑问,我们每个人都是完整社会和经济链条的一分子,投资者本身在另外的链条中可能就是被投资者。不同于目前中国正在检讨的“毒奶事件”有着明显的道德和对错,商业永远是商业,我们谁也无法指责,加害者本身有可能就是受害者,所以能告诫的,仅仅是不要过分贪婪,理解一些商业机构良好的初衷,共同抵御系统性风险。而有时候,系统性风险命中注定是躲不过去的,譬如美国金融危机和中国股市整体估值体系彻底崩溃,它更需要的是重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