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忆父亲(一)

从小到大,不管阅历学识如何增长,父亲始终是我敬畏的人,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父亲的一生,既传奇也平凡,因为传奇过于久远,因为平凡过于熟悉,所以我几乎从来没有怎么好好琢磨过他。随着他在去往天国的路上渐行渐远,他的形象竟一天天在我脑子里清晰起来、鲜活起来。

父亲走了整整一年了,我总是止不住地想:如果,我能够早一些意识到我要写下如下的文字,我一定会百倍珍惜和他在一起的那些日子,百倍留心地记住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

父亲的青少年

父亲出身贫寒,关于他的童年,他和母亲只是零零星星地讲过一些,我不知不觉地忘掉了一些,总没有个完整的画面,想必是过于悲苦和无奈,不堪回首吧。母亲形容祖父兄弟二人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穷得无以复加。他们经年受雇于人,农闲时与人搭帮贩卖私盐――从南海边买一担海盐,一步一步的挑往云贵,往返一次长达数月之久。盐是用司马秤称的,每担90斤。司马秤1斤约等于1.2市斤,一担盐就是108市斤。

靠着祖父卖苦力,父亲竟有幸断断续续读了两年私塾,想来无非是《三》、《百》、《千》之类,认了一些字,也偷偷跟着背几句《大学》、《中庸》什么的,但却不解其意。后来还是因为穷,只好辍学回家,替人放牛或作樵夫,直到十多岁。活得很艰难,挨饿的时候也不少。他说他记得有一年除夕,别人家吃年夜饭的鞭炮已经燃响了,他还饿着肚子蹲在空荡荡的大街上,孤零零的守着一挑柴火等候买主。

1949年底,解放大军挥师南下,逼近我的老家。国民党残部躲进十万大山,继续抵抗。父亲参加了共产党游击队,配合解放军清剿残匪,经历大小十余战。那年他19岁。第二年的一天深夜,父亲所在的区工队遭土匪伏击,一颗步枪子弹近距离击中了他。子弹从左腹打进去,从后背穿了出来。幸好救治及时,逃过一劫,但身上从此留下两块明显的疤痕。父亲对此始终轻描淡写,我也只是从他和老战友的闲谈中了解大概。

老家解放后,父亲正式参加工作,前期一直在省直公安安全系统,参加破获过数起蒋帮特务在大陆企图制造的爆炸投毒案(据说部分素材还被加工成了电影《羊城暗哨》的情节),受过表彰,听过陶铸书记的报告。小时候看过父亲那个时期的一些照片,虽然照片已经发黄,老旧斑驳,但照片里的父亲神情严肃,很英武威严很意气风发的样子。我对他的敬畏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父亲的性格

在老家,父亲是个特别的人。只要出门,他永远是一身半旧但整洁的中山装,粗硬的头发修剪得短齐平整,活力充沛,精神饱满。嗓门始终宏亮有力,眼睛始终充满热情。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总是擦得特别铮亮,特别的自行车也有特别的配置,车把中央装有摩擦式照明灯,很少人有这样的配置,因为别人不象他需要常常走在山间的夜路上。

父亲是个敬业的人。小时候,父亲很少有时间和我们单独相处,更不要说象别人的父亲那样陪孩子们玩了,甚至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次数都很少。他总是很忙,总是有下不完的“乡”,做不完的事,总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常常是我们睡着了他才回来,我们醒来时他又走了。偶尔有个把星期天待在家里,不是处理没完没了的公务,就是接待莫名其妙的访客,甚至搞得我们连饭都吃不安宁。

工作在父亲心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只要是工作需要,哪怕是深更半夜、风雨交加,都无法迟滞他的脚步。只要是工作需要,他可以牺牲许多权利、许多乐趣,包括天伦之乐。有一阵他患了严重的胃溃疡,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下他那些没完没了的工作,口袋里揣着一包咸苏打饼干,一走就是一天。有一次他下乡办案,连人带车摔倒在深夜的山路上,人事不省,过了很长我们才知道这件事。

父亲是个有毅力的人。他的毅力首先体现在他终生好学不倦。他以半文盲的学历参加工作,深以为不足,所以他始终坚持学习。他一生节俭,但买书从不吝啬。80年代初,他竟花了半个月薪水买回一册商务版《辞海》(缩印本),过了好些天,我还能从母亲的脸上看出心疼。父亲涉猎广泛,文、史、哲、医无不观,稗官野史无不览。林林总总,洋洋大观。他的床头总是堆满了书,出差下乡也要带本书,临睡读书是他一生的爱好。读书让他淡定,让他自信,让他踏实;读书让他有主见,善思考,不唯上,不信邪;读书让他精神升华,让他思想丰富,让他语言鲜活,也让他的文章潇洒飘逸。与他接触的很多人都不相信他只受过两年的私塾教育。

父亲有一位伴随他大半生的“哑巴老师”---一本不知何时何地出版的繁体版《四角号码字典》。字典纸质粗劣发黄,没有包装,“封面”是张粗糙的牛皮纸,内页多有破损和污迹,密密麻麻写满例句、词汇。及至我上学,父亲郑重其事把字典送给我,成了我平生第一部工具书。但我始终不能象他那样灵活运用“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的检字口诀。

那时候,党员干部都被要求通读马恩列斯毛的经典著作,别的人是否做到了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父亲做到了。家里一整套导师著作里,至今仍能看到父亲当年研读的印记,页眉、页脚、页侧写着他的观感议论、典故注解、相关论点、心得体会,此外还有十多本颜色不一大小各异的读书笔记。态度之虔诚、之严谨、之自觉、之持久可见一斑。

父亲的毅力也能从他戒烟看出来。父亲烟龄奇长,烟瘾奇大,“宁可一日不吃喝,不可一日不抽烟”。卷烟他抽不起,因为不够“劲儿”,也不够钱。他从烤烟厂买回廉价烟叶,自己切丝炒制,再用印刷厂裁下的纸边儿“卷大炮”。烟丝是他出门的必备之物,每天至少带上半斤,塞满了四个中山装口袋,还装一小塑料袋塞到公文包里,一天下来竟也所剩无几,有时遇到晚上加班或开会甚至还不够。抽烟给他带来乐趣,也给他带来诸多人所共知的烦恼。

突然有一天,他彻底不抽烟了。他没有说理由,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某天开会发现烟没了,于是就决定不再抽了。事前既没有砸烟具“表决心”,也没有发表“戒烟公告”、“戒烟宣言”让人监督,更没有抓耳挠腮四处寻觅什么替代品。他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戒绝了几十年的嗜好。过了很久,他才心有余悸地谈到,“戒烟头三个月,那种不舒服难以言表……”

父亲是个严厉的人。他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曾经有一段,在长达十年的时间,父亲独力承担一个领域的工作,业务涉及地域数百平方公里,人口数十万(目前则由数十名配备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专职人员负责),既当官也当兵,几无监督,全凭着信念和良心。他日以继夜地工作,不推诿,不抱怨,从没有为家事请过一天假,有时甚至连休息日也都搭进去。公私分明到不近人情的地步,为此得罪了不少亲戚朋友,没少遭人埋怨。我们更不能占任何公家的便宜,就连他那辆公家配发的自行车,我们都不允许使用。相反,他却可以为了工作,自掏腰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对子女,父亲的严厉体现在对我们学习的关注和品德的培养上。即使在“读书无用”的年代,父亲也从不放松检查督促我们的学业,他甚至会突然出现在我晚自习的教室里。我们很少能得到他的表扬和肯定,相反,他总能在我们身上,从学习、从言行、从生活细节诸如餐具的摆放和使用、用餐的规矩、待人接物的方式等,找出许多缺点和毛病。我们都尽力避免在他面前特别是在餐前犯错误,因为他的批评和教训常常发端于此时,话匣子一旦打开,尤如滔滔江水,一发难收。如果觉察我们沾染上哪怕只是一丝一毫的不良习惯,他都会勃然变色,暴跳如雷,严词申斥,甚至不惜“诉诸武力”。

对我们微小的进步,父亲多以实惠代替表扬,或带我们去吃稀罕的食物(红炆狗肉、狗尾粟粥之类)作为奖赏。他可怜的工资是全家6口人的全部收入,他的衬衣、袜子常常补了又补舍不得丢弃,却舍得经常掏钱为我们添置那个时代的奢侈品---各种各样稀缺的课外读物,我们的文具在班上总是最好的。一次,他在酷暑中骑车往返60多公里带我去县城,只是让我看刚刚上演的电影《闪闪的红星》---原因是我拿到了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三好学生”奖状。

父亲是个疾恶如仇的人。他眼睛里不揉沙子,他爱管闲事,他敢做敢为,路遇不平,决不袖手。街上的混混们了解他的脾气,也畏惧他的凛然正气,只要是看到他,不管有事无事都远远地避开。当然也有人对他的行为不以为然,但他当年见义勇为、助难解困的事,至今仍被人记得,为人称道。

父亲是个讲原则的人。他秉性直率倔强、不谙权变,一旦认准的事,很难让他做出改变。最要命的是,他的认死理常常不分场合,不看对象,一条道儿走到黑,多次让顶头上司下不来台。尽管事后大都证明他是对的,但领导的面子和“恶劣影响”也已无法挽回。父亲也许并非不知这是官场大忌,但他似乎并不挂怀,也并不理会母亲或朋友的反复规劝,下一次依然故我,无所顾忌,直至撞得灰头土脸,头破血流。

虽然在官场上,父亲始终是个不识时务的“失意者”、“落泊人”,不媚上,不压下,只认理,不认人,不讲情面,不计后果,每常以“茅坑里的石头”自居。但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怀念他的耿直、他的磊落、他的正气和公心。“我不敢说我做了多大贡献,但我敢说没有人在背后戳我的脊梁骨!”这是父亲生前说起来最坦然、最有底气的一句话。

父亲是个好客的人。在老家,父亲的热情好客之名广为人知。日子逐渐宽裕后,家里餐桌上经常客来客往,不少还是常客、熟客。有些是登门要求父亲处理事情的当事人,赶上饭点儿半推半就坐下来的,或者就是干脆不愿离去的。有些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真正的亲戚反倒很少吃饭)。更多的是他的朋友、同事或者被他视为“朋友”的人。

父亲极重感情,也很为自己的厨艺自豪。他真心感谢并喜爱那些或许只是半真半假称赏他厨艺的人们,视其为至交好友并延为上宾。能够赏识他的厨艺并且能说出好处的人,简直就是他的“知己”了。他的客人大多是不速之客,事先毫无征兆,往往临时约请,甚至干脆就是在菜市场或下班回家途中遇到了请来的,经常弄得我们措手不及。可惜的是,吃了父亲饭的人不少,但成为他真正朋友的人却不多,甚至还有若干吃了饭却在背后给他使绊子的人。但父亲从不计较,从不抱怨,我行我素,视若平常。

父亲的信仰

父亲1950入党,经历艰辛磨难无数,但他的信仰始终坚定执着,终生不渝。他常说“没有共产党,我不过是个一无所有的放牛娃、老樵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他对党的感情发自内心,真挚质朴,恒久不变。

退休后父亲随妹妹在外地生活,退休金由老家亲戚代领。他不关心钱的多寡、是否按时发放,但特别交待并每月过问:党费是否交了?在外地,老爷子生活还算安逸,但他并不很开心,老年人钟爱的所有活动都不能纾解他的烦恼和焦虑:因为他的组织关系还在老家,他无法过正常的党组织生活。这使他有种游离于组织之外的极大不适和苦闷。他几次让我帮他反映问题,希望上级党组织进行干预,允许他参加暂住地的党组织活动。他还特别强调,“我不参加他们任何福利性的考察、旅游、聚餐,我只希望能够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学习党的文件,掌握中央精神……”

令我追悔至今的是,他这个小小的愿望我却没能让他得到满足。

父亲对物质生活几无奢求,但时刻关注国家的变化。无论身处何方,他都不会错过CCTV的《新闻联播》,直到病魔折腾得他起不了床,他还坚持让家人给他念报纸、读新闻。他为国家的发展进步而欢欣鼓舞、兴奋不已;也为党内不断爆出贪官污吏而怒发冲冠、切齿痛恨甚至拍案而起,而后陷入深深的苦恼和沉思。我能感觉到,他的喜与怒,痛与忧是那样真实,他在无边的沉默里是那样的无奈和无助。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忆父亲(二)

父亲的才情

父亲是个有才情的人。他的毛笔小楷写得颇具功力,兼得颜柳之韵。当年家中土坯墙上,一幅印刷版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和父亲用毛笔抄录的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就是我们家唯一的“装修”。我上学前的识字卡片就是父亲在自制的硬纸板上一张张工整写下的。

某年某男歌星正当红,父亲赞赏之余,不经意地说“当年我也能……”他的同龄人跟我说,“你老爸的歌唱得好啊,当年我们唱的歌很多还是他教的呐。”母亲也证实,父亲很有些音乐天赋,嗓子清澈高亢,乐理无师自通,洞箫和笛子吹得也很好,在单位里小有口碑…….

父亲的口才不错。那个时候群众大会出奇的多,和同学们一起去参加有父亲出席的大会是我最得意的事。父亲虽不过一介微末小吏,但因为他有些别样的威严,只要他一出场,上万人的会场顿时鸦雀无声。他那独有的精气神和独特的嗓音很富感染力。他很少照本宣科,往往即兴发挥,洋洋洒洒,滔滔不绝,把空洞的大道理归纳提炼成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加上生活化的比喻和俗语,很受群众欢迎。直到他退休多年,还有人提及他当年某个场合的某次讲话、某个比喻,可见印象之深。但他是否不经意抢了领导的“风头”也未可知。我想,按照父亲的脾气秉性,他自然是不会去考虑这些无聊事的。

父亲做得一手好菜,厨艺颇精,也喜欢下厨,谈起厨经眉飞色舞,终日不倦。从选材加工到佐料搭配,从炊具火候到营养食疗,他都能谈得头头是道,自圆其说。他喜欢琢磨,也喜欢动手。他常说“做菜就象做工程,心中有数才能有条不紊。”我越来越觉得,他的厨艺其实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的生活哲学和他审美态度:从容不迫,追求完美。

他信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对厨具、炊具有专门要求:案板、铁锅要亲自挑选亲自加工;勺和刀让铁匠专门锻打,尺寸不同,功能各异,还要定期维护拾掇。有时为了做某一道菜还专门制作工具:烤乳猪的铁叉、做扣肉的竹叉、砸肉饼的铁锤等等,十分讲究。摘菜、洗菜、切菜考究就更多了,别人家的空心菜都是取其嫩者随手摘了洗了炒了,父亲则要求把摘下来的空心菜攥在手心里,等攒够一把时再用力一捏,把菜杆儿捏裂。他说这样空心菜下锅炒时才能“入味”、脆软。他还要求米饭煮熟盛到碗里之前,要用沾过水的筷子自上而下“松”一遍,使米饭里多余的水汽蒸发掉,这样米饭才更加松软爽口……

父亲下厨是一件大事,打下手的我们被他支使得团团转。什么菜配什么料,先做哪个后做哪个,荤菜怎么洗怎么切,素菜如何捡如何洗,做什么菜把握什么火候,要求各各不同。简简单单几种原料,他竟摆弄出许多色香味形俱全的花样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父亲极尽心机倾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无非是想给我们饥馋的肠胃以最大的安抚。

我们唯一的不满是等待的漫长:厨房早已香味四溢,我们的喉咙也早就伸出了手,可总也等不到大快朵颐的时候。而且,父亲往往把有限的肉分布到不同的菜肴里,吃他做的菜总有意犹未尽之感。相反,母亲做菜就简单快捷实惠多了:五花肉用清水煮熟,出锅、切片、装盘,然后沾着酱油吃,解馋、过瘾。要是交给父亲,恐怕一两个钟头吃不到,也不会吃得如此痛快、解气。好在,父亲总在忙工作,下厨机会不多。

父亲的感情

父亲是个不善表达感情的人。他对我们的全部情感,丝丝缕缕,都浸润在日常的一举一动之中。

我对父母的恋情知之甚少,但我绝对相信那是一段铭心刻骨、生死不渝的感情。在我很小的时候开始,母亲就长期卧病在床。父亲数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无怨无悔。记不清有多少个深夜,父亲在我们的惊恐和担忧中,用自行车驮着母亲,奔走在家和卫生院的山路上;记不清有多少次,我们在半梦半醒之间,紧张地看着为母亲煎汤熬药、端茶递水的父亲伛偻的背影;也记不清有多少回,我们感受到戴着老花镜、在昏黄油灯里为母亲翻书对症查药方的父亲的焦灼;不知道多少次,父亲找来偏方寻来草药,亲手炮制为母亲驱去病魔;不知道有多少次,父亲忍着疲惫,陪母亲说闲话拉家常,逗她开心,静静地听着母亲的应和或数落……当我们一个个象鸟儿一般离巢而去后,父亲仍一如既往倾尽心力照料母亲,执着而耐心,直到她走完生命的旅程。

父亲用他的生命,他的才情,他的厨艺为我们艰难的生活一点点地增添亮色,为我们多灾多难的家一点点地营造温馨。他的鬓发,几乎就是在我们注视下一根根地变灰、发白,离老照片里那个英姿勃发的形象渐去渐远。但他燃烧生命迸发的爱的能量,通过他瘦小的身躯,源源不绝地辐射出来,覆盖着、照耀着、温暖着病中的母亲和幼小的我们,让我们时时咀嚼着责任的滋味,感受着爱的博大与厚重。

生活的重压,使父亲有了更多的危机感,也让我们早早树立了忧患意识。我们还小的时候,他忧心我们不能“自立”,手把手教我们劈柴淘米、涮锅做饭。及至长大,他又忧心我们不能“成人”,他有不尽的规劝和教诲,通过言语通过书信通过电话,源源不绝涌向我们。还有不尽的关切和牵挂,写在他的脸上,闪在他的眼中,刻在他的心里。

记得那年负笈北上,父亲送我去车站。我上车坐下后却四处找不到他,等到列车缓缓挪动,我才看见父亲倚着柱子的背影和慢慢转过来满是不舍的脸。霎那间,我脑子里刚强坚韧的父亲形象在他湿润的目光中轰然崩塌,一种有些陌生但非常温暖的柔情,水一般地把我淹没,直到今天……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话少了。很多次,我和他久久地坐在宽阔的沉默里,感受着彼此的气息,彼此的慰藉,超然物外,平静安详。只有孩子们的笑闹才会惊醒他的思绪,我看见,慈爱、喜悦和眷恋在他心底涌起,点亮了他浑浊的双眼,涟漪般在他脸上一圈圈荡开、绽放,定格成我永恒的记忆……

父亲是一部书,一部我一辈子也读不完的书。

父亲走了,却山一般屹立在我们心里…………

父亲,去年的今天,我没能听您说上最后一句话,您就匆匆离去。今天我想对您说,却不知道从哪儿说起。给您放支歌吧,我没有说完的话,都在歌里……



父  亲



          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

          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

          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

          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

          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

          这辈子做您的儿女我没有做够,

          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听听您的叮嘱,我接过了自信。

          凝望您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

          有老有小您手里捧着孝顺,

          再苦再累您脸上挂着温馨。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

          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吃了十分。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

          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

          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

          这辈子做您的儿女,我没有做够,

          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我的老…父…亲…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两个我』

华灯初上。

内心的落寞。
我恨我自己的软弱。

离不开你的温柔。
另一个我提醒着我。

不能对你宽容。
连自己要什么都没把握。




>>>.
because i want you 跟自己在拔河。
能怎样呢。爱你的两个我。

迷途在进退之中。





>>>.
because i love you 跟自己在拔河。
你有多爱我。爱过我什么。
我会倾听着别让我等得太久。




>>>.
天亮了。该走的走。该留的留。

还给你全部的自由。
你会感到愧疚。还是解脱。我很在乎你的感受。
从一数到九十九。电话仍坚持他的沉默。
这一刻。

我知道我输掉了所有。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真爱了 才流生离死别的泪

那一天,我穿上他最喜欢我穿的衣裳,坐上最后一班车,分开多年,我要去我们曾经约定再见的地方,我要去找他,找回那段属于我们两个人的记忆。



    这么多年,每次想起他,我总会将记忆的画面定格在第一次在河边,第一次和他牵手,他的手是那样的温热。我们彼此看着对方,什么话也不说,就那样看着,直到我们的脸上慢慢绽开笑意来。那昏黄的路灯光映着他的脸,真好看,那时我就想,这一生余下来的时光里,要是能这么一直看着他,该有多好。

    命运无情,他心中有忘不了的一段情,为了重新开始,他决定了远走他乡,而我因为工作调动,也会离开,我们注定了无法走到一起。

    但是我还是不甘心,我问他,走了以后,会想起我吗?

    他没有回答,许久许久他才说,总有一天,他累了,厌倦了漂泊,还会回到这里。



    我说,那好,我也会回来,我们谁先回来就等着谁……

    他笑了,说那时他一定都很老了,老得不成样子。

    我捂住他的嘴,不能那样说,那时我也会老的,我们刚好可以将这些年的际遇好好聊聊。

    他说好,那就说定了,到时候可不要见到都不认识了。

    就是化成灰,也会认得彼此……我将手指点在他的鼻头,嘻笑着,丝毫也不觉得刚刚说出口的这句话有什么不妥,因为他也笑了。



    记得最后分别时,为了能走得洒脱些,我们都没有回头,在我身后,他吹着成曲的口哨为我送别。

    别后数年里,我们各自在城市与城市之间辗转着,有时会通通电话,除了回想当初的一些往事,就是提醒彼此别忘了约定。让我开心的是,有时我说我想他,他会回应说,他也想我。

    我们并没有等到老到不成样的时候重逢,还是那条熟悉的河,还是那条熟悉的路,还是那张熟悉的长椅,还是那棵枝繁叶茂的榕树,这是我们约定好等待彼此的地方。



    然而,昔日他居住的地方的房东却告诉我,这里成了他的墓地,他的骨灰就葬在树下。那一刻,我真不敢相信,命运会跟我开如此残酷的玩笑。



    原来,我们分开后的第五年,他被查出患了肝癌,他一直瞒着没告诉我,以为他能熬过后回来赴约,当他最终弥留时,他的遗愿是,把他的骨灰带回来,埋在那棵榕树下……

    我没想到,当年离别时的那个不经意的玩笑,竟成了残酷的现实。

    我甚至后悔,当时不该忍住离别时不回头,应该再多看他几眼。


    没有他的一张照片,但我想到我生命终结的那一天,我还是记得他的样子,明晰得就像刻在我心头的一尊雕像。

    就在这棵树下,我第一次见到了他。

    也在这棵树下,他吹着我最喜欢的那首歌送我,一分别就是永远。

    现在,他回到了树下,哪里也不再想去……他倦了,只想静静地和树在一起,痴痴的守着和我的约定。

    他没有失约,我也没有……



    一阵秋风吹过,我心如刀割,开始失声痛哭。哭命运的不公,哭自己回来得太迟。

    真爱了,才会流下生离死别的泪…… 

    我打开随身带着的行囊,拿出里面的一张CD,将耳塞的一头放进耳朵里,将另一头贴在榕树的树干上,开始播放歌曲。

    BY,这歌里有我这些年想给你说的心里话,你听到了吗?你听到了吗?

    夜幕沉沉低垂

  彷徨无边深邃

  谁的罪让命运美到心碎

  眼眸里的光辉

  温柔却不能给

  爱上我 才流生离死别的泪

  让彼此 享受每道伤痕的珍贵

  夜色还在呼啸

  只能让我跌倒

  黎明在前方燃烧

  用热血给天空破晓

  多情却似无情

  只能许你来生

  不要在我怀里一睡不醒

  温暖我 孤独的生命



博文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更多美文尽在新版情感驿站,诚邀您加入



同步推荐

■我的路 因为你而精彩

■独一无二的我们相爱

■彼岸早已无花 你却依然等待

■让身心都在暗夜里赤裸

■不用担心什么 我们是深爱的

■爱值得 紧握幸福不松手

■可喜我能遥望你 可悲不能拥有你

■白头时 希望你还牵我的手

■我们的明天 会有希望的曙光

■漂泊天涯 你可知道我思念你

■清明祭奠相思 愿来生再相遇

■浊者自浊 清者自清

■来生若有缘 再续兄弟情

■这一刻 我只是如此很想你

■别怕多活20年 我等你在下辈子

■相守十年 我们忘记和学会

■深深爱你 期待幸福相守在一起

■班长,永别前我想说我永远爱你

■多年等待只为此刻 请允许我抱着你看夕阳

■如果他给你快乐 我就让你跟他走

■为了忘却的 为他活了一次的记忆

■怀念大学时代同班的“梁咏琪”

■我多想抱着你 在你失落的时候

■那夜激情后 天亮吻别竟成永别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 失去, 哭泣, 到坚强, 到微笑。]

拥有, 不懂,到失去, 到懂的。
微笑, 彷徨,到泪水, 到遗忘。
人生总是这个样子,一步步到绝望。
把幸福的憧憬变成心灵捆绑的锁。

失去, 哭泣,到坚强, 到微笑。
躲避, 低头,到抬头, 到勇气。
学会生命的反复无常,才有勇气决定坚强。
慢慢长大的自己,终于不再那么孩子气。

一直觉得自己距离幸福那么的遥远,
有一天,回忆起被自己遗忘的往事。
才发现原来幸福曾经一直居住在我心里。
只是太久未回味,记忆落满了灰尘。

仍要感谢自己,不曾遗忘。
那么多的人都和我走过相同的路。
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他们是不是和我一样.

路过相同的街, 我们是否一样
有着同样的心事,同样的迟疑。
重要的是,我们在冥冥中有缘相遇。
返回列表